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為什么提出綠色gdp?什么叫綠色GDP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什么叫綠色GDP
綠色GDP是泛指一個國家(地區)的范圍內由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扣除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終結果。綠色GDP的提出,是由于從單純的GDP中,只能看出經濟產出總量或經濟總收入的情況,卻看不出這背后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甚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行為也能增加GDP,因此,應該從GDP中扣除那些降低國民環境福利水平的因素,建立綠色GDP。
2,怎么認識經濟中綠色GDP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我國過去的GDP核算并未考慮資源未來的價格和環境破壞未來的治理成本。盡管增速很高,但不可持續,對下一代人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提出綠色GDP,要將上述成本計算進去,以此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績。GDP總量-(環境資源成本+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綠色GDPGDP總量-(環境資源成本+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綠色GDPgdp-環境破壞損失-環境恢復支出=綠色gdpGDP總量-(環境資源成本+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綠色GDP
3,什么是綠色GDP 綠色GDP有什么積極意義
綠色GDP是指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后剩余的國內生產總值,也稱可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綠色GDP是20世紀90年代形成的新的國民經濟核算概念。1993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在修訂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提出,GDP可分為總值與凈值。總值即GDP扣減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凈值即GDP扣減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綠色GDP能夠反映經濟增長水平,其積極意義在于能夠體現經濟增長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程度,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對自然的負面效應越低,經濟增長與自然環境和諧度越高。實施綠色GDP核算,將經濟增長導致的環境污染損失和資源耗減價值從GDP中扣除,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直接體現,對“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有力的推動。同時,綠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實衡量和評價經濟增長活動的現實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傾向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GDP唯上的政績觀,增強公眾的環境資源保護意識。

4,什么是綠色GDP
綠色gdp(可持續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這個概念的基礎是:只有當全部的資本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或增長時,這種發展途徑才是可持續的。可持續收入定義為不會減少總資本水平所必須保證的收入水平。對可持續收入的衡量要求對環境資本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流動進行價值評估。可持續收入數量上等于傳統意義的gnp減去人造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各種資本的折舊。衡量可持續收入意味著要調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后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根據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以epd為核心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中對北京市1997年綠色gdp進行核算的結果表明,按生產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5.75%什么是綠色GDP?綠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后新創造的真實國民財富的總量核算指標。簡單地講,就是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于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從而得出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 人類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僅依賴GDP的增長,還依賴自然資源環境和諧統一度的提高。綠色GDP不僅能反映經濟增長水平,而且能夠體現經濟增長與自然保護和諧統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達和反映可持續發展觀的思想和要求。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
5,什么是綠色GDP
綠色GDP(可持續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這個概念的基礎是:只有當全部的資本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或增長時,這種發展途徑才是可持續的。可持續收入定義為不會減少總資本水平所必須保證的收入水平。對可持續收入的衡量要求對環境資本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流動進行價值評估。可持續收入數量上等于傳統意義的GNP減去人造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各種資本的折舊。衡量可持續收入意味著要調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后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根據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以EPD為核心指標的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33038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中對北京市1997年綠色GDP進行核算的結果表明,按生產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5.75%人類的經濟活動包括兩方面的活動。一方面在為社會創造著財富,即所謂“正面效應”,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種種形式和手段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即所謂“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無休止地向生態環境索取資源,使生態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其二是人類通過各種生產活動向生態環境排泄廢棄物或砍伐資源使生態環境從質量上日益惡化。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經濟活動的正面效應,而沒有反映負面效應的影響,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根據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以epd為核心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中對北京市1997年綠色gdp進行核算的結果表明,按生產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計算的綠色gdp占gdp的75.75%。
以上就是有關“為什么提出綠色gdp?什么叫綠色GDP”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