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新三板?解開新三板的神秘面紗:它的由來是什么?
在股票市場中,人們常常會聽到"新三板"這個概念。與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齊名,新三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備受關注。那么,為什么新三板被稱為"新三板"?它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
"三板"的由來
"三板"一詞最早源于香港的證券市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被稱為"板",而早期香港共有三家證券交易所,分別為:香港聯合交易所、香港遠東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這三家交易所統稱為"三板"。
隨著香港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香港遠東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相繼倒閉,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為了與香港聯合交易所區分開來,香港政府于1990年成立了香港聯合交易所第二板,簡稱"二板"。
之后,香港又成立了中國企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柜市場(CEF),簡稱"三板"。三板是專為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融資而設立的市場,定位于中小型企業。
新三板的誕生

在中國大陸,借鑒香港證券市場的經驗,為了培育中小企業發展,2006年,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新三板定位于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與香港的三板市場具有相似的功能。
"新"三板
不同于香港的三板市場,中國的新三板被稱為"新三板",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時間上的新:新三板是繼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之后成立的,是較新的證券交易市場。
定位上的新:新三板定位于中小微企業,與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定位不同,具有創新的定位。
機制上的新:新三板采用柜臺交易方式,而非場內競價交易,交易機制更加靈活,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便利。
因此,新三板被稱為"新三板",既反映了其時間上的新穎性,也突出了其在定位和機制上的創新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