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2年中國甲醇產業大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宣布了“2021年全國甲醇產量20強”,國家能源集團等20家企業榜上出名。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介紹說,2021年,盡管甲醇市場價格有所回升,但原料價格上漲更為突出,行業整體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回暖難以改善盈利狀況。總結2021年以來我國甲醇行業經濟運行形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大型化、集約化趨勢更為顯著。
2021年我國有四套百萬噸及以上的甲醇裝置投產,其中180萬噸/年裝置三套,100萬噸/年裝置一套。去年不僅成為近四年以來新增產能最多的年份,而且顯著提高了行業的大型化和集中度。
2021年我國100萬噸/年及以上甲醇產能達到4430萬噸/年,同比增加16.9%;60-100萬噸的甲醇產能為1858萬噸/年,同比提高了7.7%;60萬噸/年以下甲醇產能減少為3455萬噸/年,同比升高了5%。從產量分析,100萬噸及以上裝置的甲醇產量達到4212.6萬噸,同比增加16.1%;60-100萬噸的甲醇裝置的產量為1594.1萬噸,同比提高7.3%;60萬噸以下裝置的產量同樣有所減少,為1985.5萬噸,同比下降8.7%。
甲醇消費在裝置規模大型化的同時,還表現出集約化發展趨勢。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含中天合創、中安聯合)、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晉能控股設備制造集團等十家大型企業集團的甲醇總產能達到5206萬噸/年,占全國總產能的53.4%, 2021年的甲醇產量為4899萬噸,占總產量的63.1%。
二是煤制甲醇的主體地位依然穩固。
盡管近些年煤化工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策要求和內外部環境壓力,但基于我國的資源條件,煤化工仍舊是我國化學工業重要分支。在新型煤氣化技術的帶動下,煤制甲醇的大型化、高效化、清潔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成為甲醇產業的重要支柱,同時顯示出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2021年全國甲醇產能、產量分別為9743.1萬噸/年和7765.2萬噸。其中,煤頭的產能、產量分別為7741萬噸/年和6650.1萬噸,同比分別提高9.5%和8.4%。而采用新型先進煤氣化技術的煤制甲醇(煤單醇)裝置產能6821萬噸/年,占總產能的70%,同比提高了11.9%;產量達到6365.8萬噸,占總產量的82%,同比提高了10.1%。
與此同時,聯醇裝置的甲醇產能和產量進一步下降,2021年聯醇產能536萬噸/年,占總產能的5.5%,同比升高11.8%;產量僅223.4萬噸,不足總產量的2%。
焦爐煤氣制甲醇的產能伴著若干新建項目投產,產能有所增加,但由于受上游煉焦行業以及環保政策影響,這部分產量有所減少,升高至604萬噸,同比減少5.0%;占總產量的7.8%。
自然氣制甲醇產能有所減少,產量變化不大,約占總產量的6.6%。
三是甲醇市場回暖難以改善行業盈利狀況。
2021年甲醇價格整體呈現沖高回落走勢。從年初到10月份,甲醇價格震蕩上行,并在10月份出現近十幾年以來的最高點,達到3571元/噸,而后價格飛快回落,年末恢復到2680元/噸左右。
從全年來看,甲醇平均價格為2500元/噸左右,與2019、2020年相較有所回升,分別提高了18.1%和41.6%,但主要原料煤炭,價格漲幅卻遠高于此。

以甲醇消費消耗量最大的煙煤為例,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2019、2020年煙煤平均到廠價為750元/噸和702元/噸,2021年上升到了1150元/噸,漲幅分別為53.3%和63.8%。總體而言,煤制甲醇企業的盈利狀況僅僅稍好于幾乎全行業嚴峻虧損的2020年。
進入今年以來,一季度甲醇供需出現短期改善,價格上漲,二季度價格再次出現震蕩下行。氣頭甲醇和焦爐煤氣制甲醇的利潤水平相對較好,但由于在總產量中占比較小,仍難以改變行業整體運行壓力較大的局面。
四是進口甲醇數量有所回落。
2021年上半年甲醇進口基本與上年持平,下半年下降明顯。全年進口量為1119.8萬噸,與去年相比,減少13.9%。進口來源減少較多的國家分別為伊朗、沙特阿拉伯、新西蘭以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進口甲醇減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國際裝置2021年開工整體偏低,供給量偏緊,這主要與限氣、自然氣價格上漲有關;二是國際甲醇下游有所恢復,需求增加,而我國進口價格始終處于全球價格較低水平,部分貨源流向其他高價地區;三是海內MTO裝置受限電、低利潤等因素影響開工負荷較低,需求支撐較弱。今年以來,進口量從二季度開始有所回升,預計全年將與去年持平或稍高。
五是下游各生產領域經濟效益表現不一。
2021年甲醇下游產品中,傳統品種利潤有所好轉,如甲醛、醋酸、DMF等。
醋酸價格大幅波動,最高價格達到9000元/噸,隨后快速回落;今年上半年最低跌到3600元/噸,平均價格大大高于往年。
BDO作為可降解塑料的原料、DMC作為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原料,市場需求熱度攀升推漲價格,利潤空間大幅上升。
然而,作為新興下游的代表,煤基甲醇制烯烴在原料成本過高、其他工藝路線品種擠壓等影響下,整體經濟性欠佳,許多工夫處于虧損狀態,顯著地影響了新項目投產的積極性。去年,僅1套煤基甲醇制烯烴裝置投產,產能增速明顯放緩。
甲醇燃料生產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灶用領域由于餐飲業不景氣,生產有所減少,車用、鍋爐爐窯用增長有限。不過船用甲醇燃料在法規推進上取得了積極進展,國際海事組織已經批準了甲醇燃料船舶的安全導則,包括中國船級社在內的國際船級社、船旗國、港口國家和船運公司都已經接納甲醇作為一種安全、合規和高效的船舶燃料。
會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還宣布了2022年煤制甲醇行業水效“領跑者”及2021年“原料燃料動力消耗對標標桿企業”。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