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上周國際呈現震蕩上行的走勢,但美布兩油均價較前周環比下跌。周內,數據顯示,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加速增長,7月中國進口量大幅反彈,中美經濟部分數據好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者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對油價起到了支撐作用。
此外,能源供應問題依舊存在也支撐油價,業內人士表示,尼日利亞7月原油產量較上月下滑6%,主要油田的輸油管道關閉及維修持續阻礙該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的生產。
烏克蘭石油運輸公司也已停止通過友誼石油管道向歐洲輸送俄羅斯石油。但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目前仍處于近6個月的低谷,投資者對需求前景不佳的擔憂尚未完全消退。
對美國和歐洲經濟不景氣、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債務困擾以及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的擔憂日益加劇,讓需求前景依然蒙陰。
此外,EIA數據顯示,因出口下降和煉油廠煉油量減少,原油庫存超市場預期增加。另外,周內伊核談判迎來轉機,歐盟提出了恢復2015伊朗核協議的最終文本,正等待華盛頓和德黑蘭方面的批準。
二、行業要聞
1、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將釋放約480萬桶國家儲備原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為配合由國際能源署牽頭的發達國家釋放儲備原油行動,日本將拍賣約480萬桶國家儲備原油,以平抑飆升的國際油價。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日本將從北九州市白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長崎縣新上五島町上五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鹿兒島市ENEOS喜入基地釋放這批原油。
2、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盟友組成的OPEC聯盟同意繼續堅持每月小幅增產43.2萬桶/日的計劃,頂住了要求其加大增產力度的壓力,還宣布不再將國際能源署(IEA)作為數據來源,這一跡象表明,該聯盟與西方的對峙正在加劇。
3、加拿大能源監管機構(CER)表示,由于國內管道供應增加,而紐芬蘭的一家大型煉油廠仍處于閑置狀態,2021年加拿大的原油進口量降至3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CER在一份分析報告中稱,2021年進口量下降了近20%,從2020年的57.9萬桶/天降至47.3萬桶/天。
該監管機構表示,多種因素導致進口量下降,包括流入安大略省/魁北克的國內原油管道增加,以及Cresta基金管理公司擁有的紐芬蘭日產13.5萬桶的卡姆拜錢斯(Come-by-Chance)煉油廠仍處于閑置狀態。
4、巴國油和Equinor已開始生產Roncador提高石油采收率(IOR)項目的頭兩口井。Roncador油田位于巴西海岸的Campos盆地,自1999年開始投產,是該國第五大產油資產。巴國油是該項目的運營商,擁有該油田75%的股權;Equinor擁有25%的股份。
5、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月度報告,2023年美國原油日產量料增加94萬桶,至1295萬桶。到2022年,美國石油總消費量將增加80萬桶/天,至2058萬桶/天。
6、據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最新披露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和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有所下調。據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為每日367萬桶,較之前的預測少了48萬桶。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也從此前預計的4.2%下調至3.9%。歐佩克指出,俄烏沖突的爆發、全球高通脹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是該組織下調預期的主要原因。
三、觀點與策略
上周國際油價總體呈震蕩回升趨勢。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情緒的升溫。但原油供應的增加也限制了油價的升幅。在宏觀情緒方面,通脹壓力略緩,美股低位回升。
七月美國CPI高位回落,美聯儲激進加息概率下降,美股上行美元回落,從金融屬性角度對短期油價形成提振。在供應方面,七月全球原油產量環比增加約140萬桶/日,來自利比亞油田恢復生產,歐佩克按計劃增產。而需求方面的放緩也削弱了供應的利空。
七月美歐道路出行大幅下降,汽柴需求均降至同比負增長。煉廠利潤縮減,抑制開工意愿。九月美歐煉廠進入秋季檢修。從庫存方面可以看到供應略微超過需求的態勢,OECD商業油品庫存從2月最低26.1億桶,增至8月最新27.6億桶。
總體來看,歐美央行都在通脹的影響下進入了加息通道,加息或在中長期引起經濟衰退,經濟衰退又會引起需求不足的擔憂,并且后續歐佩克增產動力并不足,以及中國疫情的變化也可能削弱需求,原油價格或暫時見頂,還需要關注供應變化和情緒轉向的風險。
操作建議:觀望。
風險因素:地緣政治風險。
來源:曲合期貨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