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是哪些?
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
2. 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是哪些?
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
3. 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是哪些?
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
4. 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是哪些?
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
5. 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有哪些?
今年1月,貴州將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為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6. 農業特色產業介紹?
農業特色產業包括設施農業、畜牧業、特種養殖、花卉種植、菌類種植、藥材種植等,當下興起的農家樂服務業也應該算一個特色產業。
7. 中國的特色產業或農業?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專項扶貧資金
2017 年,安排補助地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861 億元,2018 年增加到 1061 億元,連續三年保持每年 200 億元的增量。
制定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8. 貴州12個農業特色產業是指哪些?
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貴州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既戰疫又戰貧,超常規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9. 農業特色產業介紹?
農業特色產業包括設施農業、畜牧業、特種養殖、花卉種植、菌類種植、藥材種植等,當下興起的農家樂服務業也應該算一個特色產業。
10. 農業特色產業介紹?
農業特色產業包括設施農業、畜牧業、特種養殖、花卉種植、菌類種植、藥材種植等,當下興起的農家樂服務業也應該算一個特色產業。
11. 貴州12個農業特色產業是指哪些?
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貴州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既戰疫又戰貧,超常規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12. 貴州12個農業特色產業是指哪些?
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貴州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既戰疫又戰貧,超常規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13. 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有哪些?
今年1月,貴州將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為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14. 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有哪些?
今年1月,貴州將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為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15. 成都十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
1、成都市新都區花香果居旅游景區 4A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鎮,景區厚重文化底蘊與自然魅力并存,展現出了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2、都江堰市虹口鄉高原村。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漢族聚居。主要產業以烤煙、茶葉、油茶和傳統種植業為主。
3、彭州市葛仙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以葛仙山田園、山地、鴨子河生態濕地風光為依托,形成集農耕文化體驗、地質觀光、賞花品果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4、成都雙流縣元聰萬畝生態休閑農業田園區。位于彭鎮羊坪社區,輻射金灣、沿河、木樨等四個村。
5、成都簡陽東來桃源景區 3A景區。是國家級AAA景區,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6、成都(溫江)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
7、彭州市川芎現代農業園。
8、金堂縣東部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
9、邛崍市現代茶產業示范園區。
10、新都區錦繡蔬香現代農業園區。
16. 成都十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
1、成都市新都區花香果居旅游景區 4A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鎮,景區厚重文化底蘊與自然魅力并存,展現出了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2、都江堰市虹口鄉高原村。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漢族聚居。主要產業以烤煙、茶葉、油茶和傳統種植業為主。
3、彭州市葛仙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以葛仙山田園、山地、鴨子河生態濕地風光為依托,形成集農耕文化體驗、地質觀光、賞花品果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4、成都雙流縣元聰萬畝生態休閑農業田園區。位于彭鎮羊坪社區,輻射金灣、沿河、木樨等四個村。
5、成都簡陽東來桃源景區 3A景區。是國家級AAA景區,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6、成都(溫江)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
7、彭州市川芎現代農業園。
8、金堂縣東部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
9、邛崍市現代茶產業示范園區。
10、新都區錦繡蔬香現代農業園區。
17. 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有哪些?
今年1月,貴州將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為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18. 成都十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
1、成都市新都區花香果居旅游景區 4A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鎮,景區厚重文化底蘊與自然魅力并存,展現出了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2、都江堰市虹口鄉高原村。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漢族聚居。主要產業以烤煙、茶葉、油茶和傳統種植業為主。
3、彭州市葛仙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以葛仙山田園、山地、鴨子河生態濕地風光為依托,形成集農耕文化體驗、地質觀光、賞花品果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4、成都雙流縣元聰萬畝生態休閑農業田園區。位于彭鎮羊坪社區,輻射金灣、沿河、木樨等四個村。
5、成都簡陽東來桃源景區 3A景區。是國家級AAA景區,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6、成都(溫江)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
7、彭州市川芎現代農業園。
8、金堂縣東部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
9、邛崍市現代茶產業示范園區。
10、新都區錦繡蔬香現代農業園區。
19. 成都十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
1、成都市新都區花香果居旅游景區 4A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鎮,景區厚重文化底蘊與自然魅力并存,展現出了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2、都江堰市虹口鄉高原村。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漢族聚居。主要產業以烤煙、茶葉、油茶和傳統種植業為主。
3、彭州市葛仙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以葛仙山田園、山地、鴨子河生態濕地風光為依托,形成集農耕文化體驗、地質觀光、賞花品果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4、成都雙流縣元聰萬畝生態休閑農業田園區。位于彭鎮羊坪社區,輻射金灣、沿河、木樨等四個村。
5、成都簡陽東來桃源景區 3A景區。是國家級AAA景區,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6、成都(溫江)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
7、彭州市川芎現代農業園。
8、金堂縣東部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
9、邛崍市現代茶產業示范園區。
10、新都區錦繡蔬香現代農業園區。
20. 中國的特色產業或農業?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專項扶貧資金
2017 年,安排補助地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861 億元,2018 年增加到 1061 億元,連續三年保持每年 200 億元的增量。
制定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1. 中國的特色產業或農業?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專項扶貧資金
2017 年,安排補助地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861 億元,2018 年增加到 1061 億元,連續三年保持每年 200 億元的增量。
制定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2. 中國的特色產業或農業?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梔子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要積極支持梔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簡單來說,就是在政策、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幫助。
專項扶貧資金
2017 年,安排補助地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861 億元,2018 年增加到 1061 億元,連續三年保持每年 200 億元的增量。
制定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
我國先后發布《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關于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將梔子納入支持范圍。同時建立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
鼓勵開發梔子種植加工基地
去年,國家林業局、財政部聯合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森林資源培育項目中,可結合造林補助安排梔子等木本中藥材種植;并重點推進梔子產業精深加工。
紅棗產業
農業農村部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紅棗等特色優勢產業。
優化紅棗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圍繞五大類 29 個重點品種(類)特色農產品,創建并認定 300 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加大對特優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其中,紅棗等特色干果是重點支持的林特產品之一。
盡快推動紅棗期貨早日上市
2017 年 7 月證監會已同意紅棗期貨立項。證監會正在指導鄭商所抓緊開展后續的合約和規則設計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紅棗期貨上市交易,為紅棗相關產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加大產品供應鏈體系扶持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通過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推動紅棗等新疆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加強初加工設施建設。比如將新疆納入實施范圍,六年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4.5 億元。
2. 建設冷鏈物流體系。2016 - 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 2 億元資金,支持建設冷鏈物流監控體系。
3. 促進技術合作與轉化。比如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的技術專家赴新疆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
4. 大力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舉辦中國國際品牌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推介會等品牌活動,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
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藥材品種質量穩定、源頭可靠。
進行中藥材種植條件資源普查
截至 2017 年 12 月,在全國 31 個省(區、市)1348 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獲得全國近 1.4 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 多種栽培藥材、1600 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 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等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規范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建立種質資源庫
1.制定道地藥材目錄。研究制定地道藥材目錄,積極引導中藥材產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2. 建設中藥材繁育基地。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收集種子種苗 1.2 萬多份。
3. 加強種子種苗管理。積極推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納入《種子法》體系。
制定發布中藥材種養殖標準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單位正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 2018 — 2025 年)》,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引導各地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建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集散地
1. 建設國家級專業市場。打造價格形成、產業信息、物流集散、科技交流、會展貿易“五大中心”,完善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2. 加強田頭市場建設。2014 年,農業農村部在多個省份地區啟動田頭市場示范。
3. 促進產銷銜接。通過“互聯網 + ”和電商扶貧,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
茶產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目標,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發展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
加強政策引導
農業農村部先后印發了《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2009 - 2015 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 - 2020 年)》,明確茶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重點發展區域,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
加大資金支持
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資金切塊下達到省。
開展農業品牌推介和營銷
通過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和博覽進一步推動特色茶葉發展。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17 年,農財兩部批準了 2 批、共 41 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兩部門繼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目前,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已有特優區雛形的產業聚集區還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如產區多分布在丘陵、山區、高原等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鮮活產品外銷困難;當地機械制造、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發展仍需跟上。
未來,農業農村部還會繼續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支持力度,強化項目管理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3. 農業特色產業介紹?
農業特色產業包括設施農業、畜牧業、特種養殖、花卉種植、菌類種植、藥材種植等,當下興起的農家樂服務業也應該算一個特色產業。
24. 貴州12個農業特色產業是指哪些?
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貴州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既戰疫又戰貧,超常規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