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sv應用是什么意思?
ISV英文全稱是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意為“獨立軟件開發商”,特指專門從事軟件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如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計算機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提高,為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 isv應用是什么意思?
ISV英文全稱是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意為“獨立軟件開發商”,特指專門從事軟件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如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計算機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提高,為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3. 華銀電力跟華為在合作嗎?
華銀電力跟華為存在合作關系。
2020年基于華為公司在5G、鯤鵬云、數字底座等基礎架構,結合北明的行業應用優勢,北明和華為聯合體共同建設了國內首個基于華為鯤鵬生態的智慧城市項目-湖南長沙望城智慧城市項目。
公司與華為、騰訊等業界巨頭的戰略合作也不斷拓展著雙贏的市場輻射,形成良性的發展動力。
公司從華為戰略合作伙伴又成為華為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云領先級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解決方案與華為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戰略結合,成為華為云生態體系和鯤鵬生態體系的重要成員,共同打造企業云化服務、企業智能服務、鯤鵬產業服務、面向企業的數字化平臺服務,已經演變成互相推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公司的內在價值也深化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騰訊作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與公司形成了緊密的產品融合、解決方案融合,三級子公司北明數科依托騰訊的強大平臺和賦能,在多個解決方案形成了融合和互相依托,呈現了良好的共同拓展勢頭,尤其是在國內疫情肆虐的艱難時期,開發了60多個疫情防控系統、防疫物資調度系統等,為國內防疫形勢走向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4. isv應用是什么意思?
ISV英文全稱是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意為“獨立軟件開發商”,特指專門從事軟件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如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計算機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提高,為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5. isv應用是什么意思?
ISV英文全稱是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意為“獨立軟件開發商”,特指專門從事軟件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如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計算機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提高,為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6. 華銀電力跟華為在合作嗎?
華銀電力跟華為存在合作關系。
2020年基于華為公司在5G、鯤鵬云、數字底座等基礎架構,結合北明的行業應用優勢,北明和華為聯合體共同建設了國內首個基于華為鯤鵬生態的智慧城市項目-湖南長沙望城智慧城市項目。
公司與華為、騰訊等業界巨頭的戰略合作也不斷拓展著雙贏的市場輻射,形成良性的發展動力。
公司從華為戰略合作伙伴又成為華為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云領先級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解決方案與華為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戰略結合,成為華為云生態體系和鯤鵬生態體系的重要成員,共同打造企業云化服務、企業智能服務、鯤鵬產業服務、面向企業的數字化平臺服務,已經演變成互相推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公司的內在價值也深化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騰訊作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與公司形成了緊密的產品融合、解決方案融合,三級子公司北明數科依托騰訊的強大平臺和賦能,在多個解決方案形成了融合和互相依托,呈現了良好的共同拓展勢頭,尤其是在國內疫情肆虐的艱難時期,開發了60多個疫情防控系統、防疫物資調度系統等,為國內防疫形勢走向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7. 華銀電力跟華為在合作嗎?
華銀電力跟華為存在合作關系。
2020年基于華為公司在5G、鯤鵬云、數字底座等基礎架構,結合北明的行業應用優勢,北明和華為聯合體共同建設了國內首個基于華為鯤鵬生態的智慧城市項目-湖南長沙望城智慧城市項目。
公司與華為、騰訊等業界巨頭的戰略合作也不斷拓展著雙贏的市場輻射,形成良性的發展動力。
公司從華為戰略合作伙伴又成為華為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云領先級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解決方案與華為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戰略結合,成為華為云生態體系和鯤鵬生態體系的重要成員,共同打造企業云化服務、企業智能服務、鯤鵬產業服務、面向企業的數字化平臺服務,已經演變成互相推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公司的內在價值也深化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騰訊作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與公司形成了緊密的產品融合、解決方案融合,三級子公司北明數科依托騰訊的強大平臺和賦能,在多個解決方案形成了融合和互相依托,呈現了良好的共同拓展勢頭,尤其是在國內疫情肆虐的艱難時期,開發了60多個疫情防控系統、防疫物資調度系統等,為國內防疫形勢走向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8. 華銀電力跟華為在合作嗎?
華銀電力跟華為存在合作關系。
2020年基于華為公司在5G、鯤鵬云、數字底座等基礎架構,結合北明的行業應用優勢,北明和華為聯合體共同建設了國內首個基于華為鯤鵬生態的智慧城市項目-湖南長沙望城智慧城市項目。
公司與華為、騰訊等業界巨頭的戰略合作也不斷拓展著雙贏的市場輻射,形成良性的發展動力。
公司從華為戰略合作伙伴又成為華為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云領先級合作伙伴,利用自身的解決方案與華為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戰略結合,成為華為云生態體系和鯤鵬生態體系的重要成員,共同打造企業云化服務、企業智能服務、鯤鵬產業服務、面向企業的數字化平臺服務,已經演變成互相推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公司的內在價值也深化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騰訊作為公司的第三大股東,與公司形成了緊密的產品融合、解決方案融合,三級子公司北明數科依托騰訊的強大平臺和賦能,在多個解決方案形成了融合和互相依托,呈現了良好的共同拓展勢頭,尤其是在國內疫情肆虐的艱難時期,開發了60多個疫情防控系統、防疫物資調度系統等,為國內防疫形勢走向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9. 什么是PC系統?
PC操作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
相信許多普通用戶和我一樣,接觸到的第一個操作系統是微軟的DOS。從那時起,隨著DRDOS等一批早期競爭者的黯然退場,一部PC操作系統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微軟公司操作系統的發展史。雖然,從DOS到今年11月9日將發布的Windows XP(簡體中文版),指揮千千萬萬臺PC運行的操作系統歷經多次重大變革,已經“面目全非”,但從它給整個PC產業界帶來的數次“變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變革背后所體現出的,無不是客戶導向所引發的強勁動力。
過去:視窗的勝利
1981年,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統MS DOS 1.0誕生了,從那時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為止,絕大多數用戶的PC上運行的就是這個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統。有過那種經歷的人恐怕不會忘記,當時要想玩轉DOS,專業英語知識、熟練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戶還真會不知所措。雖然“界面簡陋卻令人興奮”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發成功,1987年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現在看來,Windows的這兩個早期版本,雖然引入了圖形界面,但受制于當時的硬件,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技術演示”性質。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則引發了PC操作系統史上的第一次真正變革。這時,Windows雖然還只是DOS上的一個“外殼”,不能單獨運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圖形界面、所見即所得、鼠標操作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
同時,除了在界面上更加為用戶著想外,在內核上,微軟也開始大動手腳,準備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為第一考慮的操作系統內核之外“另起爐灶”,研發一個全新的32位操作系統,徹底擺脫DOS的羈絆。為此,微軟專門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統的主要研發人員“挖”過來擔綱重任。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務器和工作站兩個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顧歷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僅僅是“新技術”(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統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軟PC操作系統一方面開始根據家庭/個人用戶和商業/辦公用戶的不同需求分成了兩支齊頭并進;另一方面,特別針對不同規模商業用戶的需求,微軟商用操作系統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務器版等多個版本,以更好地進軍企業級應用。到后來Windows 2000問世時,更有“數據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現。
現在:迎接體驗時代
與擁有一個相當優秀的NT內核相比,1995年問世的Windows 95,加上幾乎同時面世的Intel奔騰處理器,在徹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時,更因為宣布Wintel體系時代的到來而在操作系統、乃至整個PC產業界引發了新的革命。同樣是圖形界面,主要針對家庭和個人娛樂及一般辦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戶為導向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菜單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實現、對主流多媒體設備的支持、DirectX編程接口的出現……使得配備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專為辦公所設,而是第一次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擁抱了普通用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Windows 95 OSR2版起,IE瀏覽器開始與操作系統集成到了一起。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導致了靠瀏覽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軟數度以“壟斷”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繼Windows 95之后,微軟先后發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個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PC操作系統;而在商用操作系統領域,繼Windows NT 3.11之后,微軟相繼發布了Windows NT 3.5、4.0兩代操作系統,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驗證過的成熟的用戶界面。在那幾年中,微軟的兩大操作系統家族可謂各司其職,Windows 9X系列負責驗證全新的用戶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則在純32位內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企業級特征上下功夫,其間的每一次升級,基本上都是此前兩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過,這兩大產品線并存的狀況,到了Windows 2000發布時,已經趨于合二為一。雖然微軟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統”的預言,發布了Windows ME,但不難看出,有了Windows 98時代開始的對重要應用軟件的Windows 98/NT雙重操作系統認證,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費類客戶”需求的Windows 2000專業版,已經基本上能在穩定可靠的內核與消費類應用軟件的需求之間達成平衡,從而為下一代Windows XP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2001年,在即將面世的Windows XP中,高度客戶導向的界面和功能設計則為業界揭開了一場應用軟件設計的新的革命,在記者看來,這一革命首先反映在界面風格的全新變化上,但更重要的則體現在軟件的設計思想和功能包裝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對數碼相機的即插即用和自動識別,以前的Windows只是提示說找到了一個新硬件,得由用戶自己去打開“我的電腦”,找到那個新發現的硬件,然后進行相關操作;而按照XP的設計思想,當Windows發現有新的數碼相機插入系統時,它不是簡單地把它識別為一個“存儲設備”,而是根據插入的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提示用戶是簡單地“保存”文件,還是進行編輯、存儲和通過電子郵件分發,更進一步,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時,系統會提示用戶按照不同的壓縮比,在現有帶寬下文件傳送需要多少時間……可謂無時不在考慮著用戶的體驗。我們相信,伴隨著Windows XP的推出,我們的應用軟件,也會隨之從“應用”時代進入真正的“體驗”(XP)時代。而在其中打頭陣的,就是微軟自己的Office XP系列辦公套件。
未來:.NET天下
按照微軟的計劃,在業界和用戶對Windows XP“令人震撼的外表”充分熟悉之后,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推出全線.NET產品,說得更精確一點,是.NET服務。與Windows ME和Windows XP中已經內置的“系統自修復”和“系統還原”等包含.NET理念的功能相比,在廣泛采用了XML之后,真正的.NET服務,將使微軟有能力把軟件以某種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客戶;另一方面,.NET戰略引領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將支持包括PC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更有甚者,.NET戰略和技術使得以Pc為家庭網絡中心、以P to P計算模式為基礎的Home Network(家庭網絡)環境和市場逐漸形成。
到那時,可能用戶將不再關心正在采用哪種操作系統,而是看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記者認為,“用之于無形,但又無所不在”,也許將是操作系統甚至應用軟件的最終歸宿。
10. 什么是PC系統?
PC操作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

相信許多普通用戶和我一樣,接觸到的第一個操作系統是微軟的DOS。從那時起,隨著DRDOS等一批早期競爭者的黯然退場,一部PC操作系統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微軟公司操作系統的發展史。雖然,從DOS到今年11月9日將發布的Windows XP(簡體中文版),指揮千千萬萬臺PC運行的操作系統歷經多次重大變革,已經“面目全非”,但從它給整個PC產業界帶來的數次“變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變革背后所體現出的,無不是客戶導向所引發的強勁動力。
過去:視窗的勝利
1981年,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統MS DOS 1.0誕生了,從那時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為止,絕大多數用戶的PC上運行的就是這個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統。有過那種經歷的人恐怕不會忘記,當時要想玩轉DOS,專業英語知識、熟練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戶還真會不知所措。雖然“界面簡陋卻令人興奮”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發成功,1987年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現在看來,Windows的這兩個早期版本,雖然引入了圖形界面,但受制于當時的硬件,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技術演示”性質。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則引發了PC操作系統史上的第一次真正變革。這時,Windows雖然還只是DOS上的一個“外殼”,不能單獨運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圖形界面、所見即所得、鼠標操作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
同時,除了在界面上更加為用戶著想外,在內核上,微軟也開始大動手腳,準備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為第一考慮的操作系統內核之外“另起爐灶”,研發一個全新的32位操作系統,徹底擺脫DOS的羈絆。為此,微軟專門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統的主要研發人員“挖”過來擔綱重任。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務器和工作站兩個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顧歷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僅僅是“新技術”(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統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軟PC操作系統一方面開始根據家庭/個人用戶和商業/辦公用戶的不同需求分成了兩支齊頭并進;另一方面,特別針對不同規模商業用戶的需求,微軟商用操作系統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務器版等多個版本,以更好地進軍企業級應用。到后來Windows 2000問世時,更有“數據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現。
現在:迎接體驗時代
與擁有一個相當優秀的NT內核相比,1995年問世的Windows 95,加上幾乎同時面世的Intel奔騰處理器,在徹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時,更因為宣布Wintel體系時代的到來而在操作系統、乃至整個PC產業界引發了新的革命。同樣是圖形界面,主要針對家庭和個人娛樂及一般辦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戶為導向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菜單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實現、對主流多媒體設備的支持、DirectX編程接口的出現……使得配備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專為辦公所設,而是第一次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擁抱了普通用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Windows 95 OSR2版起,IE瀏覽器開始與操作系統集成到了一起。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導致了靠瀏覽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軟數度以“壟斷”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繼Windows 95之后,微軟先后發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個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PC操作系統;而在商用操作系統領域,繼Windows NT 3.11之后,微軟相繼發布了Windows NT 3.5、4.0兩代操作系統,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驗證過的成熟的用戶界面。在那幾年中,微軟的兩大操作系統家族可謂各司其職,Windows 9X系列負責驗證全新的用戶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則在純32位內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企業級特征上下功夫,其間的每一次升級,基本上都是此前兩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過,這兩大產品線并存的狀況,到了Windows 2000發布時,已經趨于合二為一。雖然微軟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統”的預言,發布了Windows ME,但不難看出,有了Windows 98時代開始的對重要應用軟件的Windows 98/NT雙重操作系統認證,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費類客戶”需求的Windows 2000專業版,已經基本上能在穩定可靠的內核與消費類應用軟件的需求之間達成平衡,從而為下一代Windows XP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2001年,在即將面世的Windows XP中,高度客戶導向的界面和功能設計則為業界揭開了一場應用軟件設計的新的革命,在記者看來,這一革命首先反映在界面風格的全新變化上,但更重要的則體現在軟件的設計思想和功能包裝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對數碼相機的即插即用和自動識別,以前的Windows只是提示說找到了一個新硬件,得由用戶自己去打開“我的電腦”,找到那個新發現的硬件,然后進行相關操作;而按照XP的設計思想,當Windows發現有新的數碼相機插入系統時,它不是簡單地把它識別為一個“存儲設備”,而是根據插入的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提示用戶是簡單地“保存”文件,還是進行編輯、存儲和通過電子郵件分發,更進一步,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時,系統會提示用戶按照不同的壓縮比,在現有帶寬下文件傳送需要多少時間……可謂無時不在考慮著用戶的體驗。我們相信,伴隨著Windows XP的推出,我們的應用軟件,也會隨之從“應用”時代進入真正的“體驗”(XP)時代。而在其中打頭陣的,就是微軟自己的Office XP系列辦公套件。
未來:.NET天下
按照微軟的計劃,在業界和用戶對Windows XP“令人震撼的外表”充分熟悉之后,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推出全線.NET產品,說得更精確一點,是.NET服務。與Windows ME和Windows XP中已經內置的“系統自修復”和“系統還原”等包含.NET理念的功能相比,在廣泛采用了XML之后,真正的.NET服務,將使微軟有能力把軟件以某種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客戶;另一方面,.NET戰略引領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將支持包括PC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更有甚者,.NET戰略和技術使得以Pc為家庭網絡中心、以P to P計算模式為基礎的Home Network(家庭網絡)環境和市場逐漸形成。
到那時,可能用戶將不再關心正在采用哪種操作系統,而是看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記者認為,“用之于無形,但又無所不在”,也許將是操作系統甚至應用軟件的最終歸宿。
11. 什么是PC系統?
PC操作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
相信許多普通用戶和我一樣,接觸到的第一個操作系統是微軟的DOS。從那時起,隨著DRDOS等一批早期競爭者的黯然退場,一部PC操作系統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微軟公司操作系統的發展史。雖然,從DOS到今年11月9日將發布的Windows XP(簡體中文版),指揮千千萬萬臺PC運行的操作系統歷經多次重大變革,已經“面目全非”,但從它給整個PC產業界帶來的數次“變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變革背后所體現出的,無不是客戶導向所引發的強勁動力。
過去:視窗的勝利
1981年,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統MS DOS 1.0誕生了,從那時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為止,絕大多數用戶的PC上運行的就是這個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統。有過那種經歷的人恐怕不會忘記,當時要想玩轉DOS,專業英語知識、熟練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戶還真會不知所措。雖然“界面簡陋卻令人興奮”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發成功,1987年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現在看來,Windows的這兩個早期版本,雖然引入了圖形界面,但受制于當時的硬件,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技術演示”性質。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則引發了PC操作系統史上的第一次真正變革。這時,Windows雖然還只是DOS上的一個“外殼”,不能單獨運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圖形界面、所見即所得、鼠標操作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
同時,除了在界面上更加為用戶著想外,在內核上,微軟也開始大動手腳,準備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為第一考慮的操作系統內核之外“另起爐灶”,研發一個全新的32位操作系統,徹底擺脫DOS的羈絆。為此,微軟專門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統的主要研發人員“挖”過來擔綱重任。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務器和工作站兩個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顧歷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僅僅是“新技術”(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統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軟PC操作系統一方面開始根據家庭/個人用戶和商業/辦公用戶的不同需求分成了兩支齊頭并進;另一方面,特別針對不同規模商業用戶的需求,微軟商用操作系統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務器版等多個版本,以更好地進軍企業級應用。到后來Windows 2000問世時,更有“數據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現。
現在:迎接體驗時代
與擁有一個相當優秀的NT內核相比,1995年問世的Windows 95,加上幾乎同時面世的Intel奔騰處理器,在徹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時,更因為宣布Wintel體系時代的到來而在操作系統、乃至整個PC產業界引發了新的革命。同樣是圖形界面,主要針對家庭和個人娛樂及一般辦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戶為導向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菜單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實現、對主流多媒體設備的支持、DirectX編程接口的出現……使得配備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專為辦公所設,而是第一次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擁抱了普通用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Windows 95 OSR2版起,IE瀏覽器開始與操作系統集成到了一起。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導致了靠瀏覽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軟數度以“壟斷”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繼Windows 95之后,微軟先后發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個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PC操作系統;而在商用操作系統領域,繼Windows NT 3.11之后,微軟相繼發布了Windows NT 3.5、4.0兩代操作系統,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驗證過的成熟的用戶界面。在那幾年中,微軟的兩大操作系統家族可謂各司其職,Windows 9X系列負責驗證全新的用戶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則在純32位內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企業級特征上下功夫,其間的每一次升級,基本上都是此前兩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過,這兩大產品線并存的狀況,到了Windows 2000發布時,已經趨于合二為一。雖然微軟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統”的預言,發布了Windows ME,但不難看出,有了Windows 98時代開始的對重要應用軟件的Windows 98/NT雙重操作系統認證,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費類客戶”需求的Windows 2000專業版,已經基本上能在穩定可靠的內核與消費類應用軟件的需求之間達成平衡,從而為下一代Windows XP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2001年,在即將面世的Windows XP中,高度客戶導向的界面和功能設計則為業界揭開了一場應用軟件設計的新的革命,在記者看來,這一革命首先反映在界面風格的全新變化上,但更重要的則體現在軟件的設計思想和功能包裝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對數碼相機的即插即用和自動識別,以前的Windows只是提示說找到了一個新硬件,得由用戶自己去打開“我的電腦”,找到那個新發現的硬件,然后進行相關操作;而按照XP的設計思想,當Windows發現有新的數碼相機插入系統時,它不是簡單地把它識別為一個“存儲設備”,而是根據插入的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提示用戶是簡單地“保存”文件,還是進行編輯、存儲和通過電子郵件分發,更進一步,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時,系統會提示用戶按照不同的壓縮比,在現有帶寬下文件傳送需要多少時間……可謂無時不在考慮著用戶的體驗。我們相信,伴隨著Windows XP的推出,我們的應用軟件,也會隨之從“應用”時代進入真正的“體驗”(XP)時代。而在其中打頭陣的,就是微軟自己的Office XP系列辦公套件。
未來:.NET天下
按照微軟的計劃,在業界和用戶對Windows XP“令人震撼的外表”充分熟悉之后,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推出全線.NET產品,說得更精確一點,是.NET服務。與Windows ME和Windows XP中已經內置的“系統自修復”和“系統還原”等包含.NET理念的功能相比,在廣泛采用了XML之后,真正的.NET服務,將使微軟有能力把軟件以某種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客戶;另一方面,.NET戰略引領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將支持包括PC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更有甚者,.NET戰略和技術使得以Pc為家庭網絡中心、以P to P計算模式為基礎的Home Network(家庭網絡)環境和市場逐漸形成。
到那時,可能用戶將不再關心正在采用哪種操作系統,而是看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記者認為,“用之于無形,但又無所不在”,也許將是操作系統甚至應用軟件的最終歸宿。
12. 什么是PC系統?
PC操作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
相信許多普通用戶和我一樣,接觸到的第一個操作系統是微軟的DOS。從那時起,隨著DRDOS等一批早期競爭者的黯然退場,一部PC操作系統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微軟公司操作系統的發展史。雖然,從DOS到今年11月9日將發布的Windows XP(簡體中文版),指揮千千萬萬臺PC運行的操作系統歷經多次重大變革,已經“面目全非”,但從它給整個PC產業界帶來的數次“變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變革背后所體現出的,無不是客戶導向所引發的強勁動力。
過去:視窗的勝利
1981年,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統MS DOS 1.0誕生了,從那時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為止,絕大多數用戶的PC上運行的就是這個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統。有過那種經歷的人恐怕不會忘記,當時要想玩轉DOS,專業英語知識、熟練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戶還真會不知所措。雖然“界面簡陋卻令人興奮”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發成功,1987年微軟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現在看來,Windows的這兩個早期版本,雖然引入了圖形界面,但受制于當時的硬件,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技術演示”性質。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則引發了PC操作系統史上的第一次真正變革。這時,Windows雖然還只是DOS上的一個“外殼”,不能單獨運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圖形界面、所見即所得、鼠標操作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
同時,除了在界面上更加為用戶著想外,在內核上,微軟也開始大動手腳,準備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為第一考慮的操作系統內核之外“另起爐灶”,研發一個全新的32位操作系統,徹底擺脫DOS的羈絆。為此,微軟專門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統的主要研發人員“挖”過來擔綱重任。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務器和工作站兩個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顧歷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僅僅是“新技術”(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統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軟PC操作系統一方面開始根據家庭/個人用戶和商業/辦公用戶的不同需求分成了兩支齊頭并進;另一方面,特別針對不同規模商業用戶的需求,微軟商用操作系統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務器版等多個版本,以更好地進軍企業級應用。到后來Windows 2000問世時,更有“數據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現。
現在:迎接體驗時代
與擁有一個相當優秀的NT內核相比,1995年問世的Windows 95,加上幾乎同時面世的Intel奔騰處理器,在徹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時,更因為宣布Wintel體系時代的到來而在操作系統、乃至整個PC產業界引發了新的革命。同樣是圖形界面,主要針對家庭和個人娛樂及一般辦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戶為導向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菜單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實現、對主流多媒體設備的支持、DirectX編程接口的出現……使得配備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專為辦公所設,而是第一次從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擁抱了普通用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Windows 95 OSR2版起,IE瀏覽器開始與操作系統集成到了一起。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導致了靠瀏覽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軟數度以“壟斷”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繼Windows 95之后,微軟先后發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個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PC操作系統;而在商用操作系統領域,繼Windows NT 3.11之后,微軟相繼發布了Windows NT 3.5、4.0兩代操作系統,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驗證過的成熟的用戶界面。在那幾年中,微軟的兩大操作系統家族可謂各司其職,Windows 9X系列負責驗證全新的用戶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則在純32位內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企業級特征上下功夫,其間的每一次升級,基本上都是此前兩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過,這兩大產品線并存的狀況,到了Windows 2000發布時,已經趨于合二為一。雖然微軟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統”的預言,發布了Windows ME,但不難看出,有了Windows 98時代開始的對重要應用軟件的Windows 98/NT雙重操作系統認證,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費類客戶”需求的Windows 2000專業版,已經基本上能在穩定可靠的內核與消費類應用軟件的需求之間達成平衡,從而為下一代Windows XP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2001年,在即將面世的Windows XP中,高度客戶導向的界面和功能設計則為業界揭開了一場應用軟件設計的新的革命,在記者看來,這一革命首先反映在界面風格的全新變化上,但更重要的則體現在軟件的設計思想和功能包裝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對數碼相機的即插即用和自動識別,以前的Windows只是提示說找到了一個新硬件,得由用戶自己去打開“我的電腦”,找到那個新發現的硬件,然后進行相關操作;而按照XP的設計思想,當Windows發現有新的數碼相機插入系統時,它不是簡單地把它識別為一個“存儲設備”,而是根據插入的是數碼相機還是數碼攝像機,提示用戶是簡單地“保存”文件,還是進行編輯、存儲和通過電子郵件分發,更進一步,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時,系統會提示用戶按照不同的壓縮比,在現有帶寬下文件傳送需要多少時間……可謂無時不在考慮著用戶的體驗。我們相信,伴隨著Windows XP的推出,我們的應用軟件,也會隨之從“應用”時代進入真正的“體驗”(XP)時代。而在其中打頭陣的,就是微軟自己的Office XP系列辦公套件。
未來:.NET天下
按照微軟的計劃,在業界和用戶對Windows XP“令人震撼的外表”充分熟悉之后,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推出全線.NET產品,說得更精確一點,是.NET服務。與Windows ME和Windows XP中已經內置的“系統自修復”和“系統還原”等包含.NET理念的功能相比,在廣泛采用了XML之后,真正的.NET服務,將使微軟有能力把軟件以某種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客戶;另一方面,.NET戰略引領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將支持包括PC在內的各種智能終端;更有甚者,.NET戰略和技術使得以Pc為家庭網絡中心、以P to P計算模式為基礎的Home Network(家庭網絡)環境和市場逐漸形成。
到那時,可能用戶將不再關心正在采用哪種操作系統,而是看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記者認為,“用之于無形,但又無所不在”,也許將是操作系統甚至應用軟件的最終歸宿。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