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繳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有會計專業的同學來問一個問題:應納稅所得額如何計算? 應繳所得稅額究竟是多少? 今天學習,小編整理了應交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分享給大家。 歡迎閱讀!
應交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個納稅年度的總收入扣除非應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和以前年度允許彌補的虧損后的余額。 應納稅額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的稅率,扣除依照本法有關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稅額后的應納稅額。
應交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預繳所得稅的計算和匯算清繳
(一)計收辦法:實行按年計算、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辦法。
(二)按月(季)計預繳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納稅人預繳所得稅,應當按照納稅期內的實際應納稅所得額預繳; 難以按實繳納的,可以按照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1/12或者1/4預繳。 或經當地稅務機關批準的其他分期預繳所得稅的方式。 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25%
或=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三)年末已繳納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年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25%
多退少繳所得稅=年度應交所得稅-月(季)預繳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以人民幣計算。 收入為外幣的,按照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公布的匯率折算為人民幣。
外國所得稅減免
納稅人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可在合并納稅時從應納稅額中抵免,但抵免額度不得超過按我國企業所得稅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關于海外收入。 前額。
所得稅的計算過程如下:
(一)確定境外所得實際繳納的所得稅a。
可抵免的境外稅收抵免范圍必須為納稅人就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實際繳納的所得稅,不包括減免稅,以及納稅后補償或承擔的稅款。其他人代替。
(二)計算境內外所得應納稅額合計。
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有關規定,將境外取得的稅后投資收益予以恢復,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總額。
在計算境內外所得合計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境外經營的損益可以相互彌補,但企業境內外經營的損益不能相互彌補。其他。
(3)計算稅收抵免額度M。
稅收抵免額度按國家(地區)計算,不按項目計算。 計算公式為:
稅收抵免額度=按稅法計算的境內外所得應納稅額總額×來自某國的所得/境內外所得總額
(4)比較m和M,確定實際抵免額:前者小,則采用實際抵免額; 如果前者很大,則后者將被記入貸方。
(5)計算抵免后的應納稅額。
抵免后的應納稅額; 按稅法計算的境內外所得應納稅額合計-實際抵免額
(六)超出授信額度部分的處理。
納稅人境外所得實際繳納的所得稅高于按規定計算的抵免額度時,超出部分不得作為當年稅額扣除,也不得列示費用,但可以從以后年度的稅額中扣除,但不超過限額的補加扣除余額不得超過5年。
(七)企業從境外取得的所得,不分免稅、非征稅項目,按境外應納稅所得額的16.5%的稅率扣除。
被投資單位分配稅后利潤應納稅額的計算
所涉地區所得稅適用稅率存在差異的,納稅人對其他企業已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利潤(股息)所繳納的稅款,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需要調整. 調整方法為:
(一)免稅投資收益:
A. 投資者企業所得稅稅率低于被投資企業分配的稅后收入,所得稅不予退還。
B、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相同時,不征稅;
C、雖然投資公司和被投資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相同,但由于被投資公司享受正常稅收優惠,實際稅率低于投資公司,投資公司分享后-被投資公司的稅收收入。
根據現行規定,投資者應先將返還的投資收益恢復為應納稅所得額(或稅前利潤)并計入總收入,然后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免稅投資收益。

(二)需要征稅的投資收益
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的,按照現行規定,投資方企業分配稅后投資收益時,應當先恢復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或稅前利潤),按規定計入收入總額。 計算應納稅額。 抵扣被投資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
①被投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稅后收入÷(1——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
②被投資方已繳納稅款的扣除額:被投資單位應納稅所得額×被投資方適用稅率
中國企業單位在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特定區域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分配的稅后利潤(不含高新技術企業)工業開發區),其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適用15%或24%的所得稅稅率的,中方應按規定計稅補稅。
(三)核定征收應??納稅額的計算。
1)批準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適用范圍:6種情況,請注意選擇題。
2)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額征收和核定應納稅所得額征收,以及其他合理方式。
3)認可收藏基本要求:5分
(四)批準征收程序和方法的確定
① 納稅人填寫《企業所得稅征收辦法認定表》提出申請,稅務機關審查確定征收辦法。
②身份證明表五項均符合條件的,可憑納稅人自行申報、稅務機關稽征征收企業所得稅; 有一項不符合規定的,可以按照核定的征收方式征收企業所得稅。 采用核準征收方式的,評估表中第1、4、5項其中一項不合格,或者第2、3項均不合格的,可按定額征收方式征收企業所得稅; 符合第(二)項、第(三)項其中一項條件,另一項不符合條件的,可以按照核定應納稅所得額率的方式征收企業所得稅。
③ 主管稅務機關審核認定表后,報縣(市、區)級稅務機關。 縣(市、區)稅務機關收到認定表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逐案及時審核確認。
④《企業所得稅征收辦法核定表》一式三份,主管稅務機關和縣級稅務機關各執一份企業所得稅起征額怎么算,另一份送交納稅人。
(5) 認可收集方式的識別
①企業所得稅征收辦法考核每年進行一次,時間為當年1月至3月底。 當年新設立的企業,應當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評估。
②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一經確定,除特殊情況外,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③對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根據納稅人的行業特點、納稅情況、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利潤水平等因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每個納稅人進行分類核算。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所得額。
④實行定額征收方式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對納稅人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類歸類,認真計算,并據此直接核定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每年一次。
(六)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征收辦法
執行核定應納稅所得額征收辦法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總收入×應納稅所得額
或:=成本費用÷(1—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
注意會出現相關的選擇題。
(七)申報繳費管理辦法
①實行定額征收方式的企業所得稅起征額怎么算,主管稅務機關將核定的應繳稅款按月或按季分列,納稅人按按月或按季核定的應繳稅款填報《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限期內報稅。
②實行核定的應納稅所得額征收辦法的,納稅人可以按有關規定進行納稅申報:
③采用核準征收方式的納稅人,不享受企業所得稅的各項優惠政策。
④稅務機關要加強對執行核定征收辦法的納稅人的檢查。
⑤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納稅人,不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清算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清算收益的內容已在上文中提及,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全部清算財產變現損益=存貨變現損益+非存貨變現損益+清算財產損益
(2)凈資產或剩余財產=全部清算財產變現損益-應付未支付的工資、勞動保險費等-清算費用-拖欠的各項稅金-未償債務-理賠損失+償還收入負債
(3)清算所得=凈資產或剩余財產-累計未分配利潤-稅后計提的各項資金結余-企業資本公積金-盈余公積+法定財產增值額+捐贈財產價值-企業注冊資本金
(4) 清算所得應納稅額=清算所得×適用稅率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