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火箭為什么是三級?長征系列火箭為什么設計成三級設計成一級或更多級有什么不好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長征系列火箭為什么設計成三級設計成一級或更多級有什么不好
好像是因為一級火箭的話燃料不太夠,級數太多的話負重又太大。
2,火箭分三級原因是
不分三級會增加火箭的重量,不利于繼續升空當燃料一點點用盡,那不需要的重量也應該一點點拋掉還在磨合期,相信他們過了這段時期一定會一直贏的
3,火箭為什么最多是三級
是啊沒什么球星現在火箭需要一個全明星領袖,來帶動全隊,這樣會提高球隊整體排名,也能取得更好的戰績。平民球隊!草根球員!KM遠遠不能滿足火箭…教練麥克海爾沒經驗加上海耶斯的離去。

4,現在的火箭為什么是三級而不是四級或是更多級
不好控制#24要是有四級,你不會要問為什么不是五級?自身太重不利發射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等效于四級火箭,因為第3級可以二次點火。這樣可以增加安全系數。為什么不是二級火箭,因為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是地球同步軌道和高軌道的運載火箭。且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前2級為常規燃料,比沖沒有氫氧燃料的比沖大因此需要第3級。以彌補比沖的不足。2l說蘇聯的n1是因為4級火箭導致可靠性差這是錯的,別忘了質子號火箭也有四級火箭的構型。n1失敗是因為并行的設計太復雜了.還有鬼子的h2和歐空局的阿麗亞娜火箭都發射過月球探測器而且是兩級的,主要是人家的初級推力要大!也不對。主要他們用的是大推力固體助推和高比沖的氫氧發動機。
5,火箭為什么要分級
提到火箭分級,不能不提到“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讓火箭飛向太空探測宇宙,就是他最先提出來的。這位科學家的貢獻還不限于此,他還第一個提出用“質量比”這個概念來衡量火箭的性能。火箭的質量比是指火箭的原始質量與火箭的最后質量的比值。在經過一系列數學運算以后,他又指出,對于使用硝酸和肼類推進劑的火箭來說,要使最后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火箭的質量比應等于23.5。也就是說,總重量為100噸的火箭,要有96噸是推進劑。若加上地球引力因素,則要求的質量比應更大。 以雞蛋為例,雞蛋的全重和它的蛋殼的質量比是20,這使雞蛋脆弱到一碰就破的地步。可想而知,要把火箭的質量比提高到23.5以上,火箭的殼體將造得很薄!這對于要耐受高溫、高速、真空等惡劣的工作環境的火箭來說將是多么不易。何況我們還不滿足于僅獲得第一宇宙速度,而希望能獲得更快的速度。這樣一來,如何提高火箭的質量比,便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齊奧爾科夫斯基為解決這一難題作出了貢獻,提出了把火箭分級的方案。 多級火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假設有兩枚火箭,一枚是單級火箭,一枚是兩級火箭。第一枚火箭的發射重量是2噸,其中裝有1.5噸的推進劑,則其質量比是4。根據速度公式可以算出,它的最終速度可以達到3.47公里/秒。第二枚火箭由各重1噸的兩級火箭組成。它們分別裝有750公斤的推進劑。表面看來后者的總重與推進劑的重量都與前者相同,但效果顯著不同。由于在使用時,第一級火箭推進劑燃燒完以后可以把它整個拋棄,剩下第二級火箭單獨前進,所以它的最后質量只有250公斤,因此它的質量比是2000∶250=8,比第一枚火箭提高了1倍。計算表明,依靠第一級火箭的推力,只可以達到1.175公里/秒的速度,然而依靠第二級火箭,則可以進一步把速度提高到5.2公里/秒,其速度比單級火箭整整快了50%。 由此可見,分級火箭有利于提高火箭的最終速度。當然,級數太多,每級之間的連接和分離機構部分也要相應增多,這也會影響火箭的整體強度,并帶來一些復雜的技術問題。所以,現代火箭往往用兩級或三級來發射運載人造地球衛星,用四級火箭來發射飛向星際空間的宇宙飛船,宇宙飛船本身成為末級火箭。為的是在高空減輕自身的重力節能,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便于控制燃料的燃燒,在燃料未完全耗盡的情況下減輕火箭的重量,減少耗能提高效率
以上就是有關“火箭為什么是三級?長征系列火箭為什么設計成三級設計成一級或更多級有什么不好”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