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進行私有化?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私有化。簡單來來說,就是企業通過出售股份的方式,將公司的資產轉移到自己名下,從而實現資產的增值。這種做法在國外非常流行,但在我國卻鮮有人提及。那么企業出售股份的目的是什么呢?又該如何操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公司私有化是什么意思
股票私有化就是向發起人或別人向公眾收購股票,收購以后,這個公司就變成了他私人的了,就不再對外公開財務。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資本市場一類特殊的并購操作;與其他并購操作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目標是令被收購上市公司除牌,由公眾公司變為私人公司。通俗來說,就是控股股東把小股東手里的股份全部買回來,擴大已有份額,最終使這家公司退市。
二:醫療私有化是什么意思
百度文庫文檔包含“公開文檔”“私有文檔”“提交中文檔”上傳文檔可以獲得文庫財富值
三:退市私有化是什么意思
時隔十年,泛華金融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泛華金控”)再提私有化。12月16日晚間,泛華金控官網顯示,泛華金控創始人兼董事胡義南牽頭的買方財團,計劃收購泛華金控全部已發行股份,同時,泛華金控的董事長也發生了變更,原董事長兼CEO汪春林辭職,由創始人胡義南接任。
被稱為“亞洲保險中介第一股”的泛華金控為何選擇在此時私有化?退市將為其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壹圖網
創始人胡義南重新掌舵,私有化大幕重啟
12月16日晚間,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泛華金控在官網披露:董事會宣布,今日收到來自由公司創始人兼董事胡義南牽頭的買方財團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計劃收購買方財團持股之外的泛華金控全部已發行股份。目前,胡義南是泛華金控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達到18.6%。
實際上,早在2011年,泛華金控就曾傳出私有化的消息,但是卻不了了之。對此,泛華金控相關負責任人告訴北京商報
時隔十年再提私有化,價格依舊是焦點。據了解,本次收購價格為每股美國存托股9.8美元(相當于每股普通股0.49美元)該價格較董事會收到要約前一日(2021年12月15 日)的收盤價溢價約10.2%。
除了退市這一重磅消息,泛華金控的“一把手”也發生了變更。據泛華金控披露,由于個人原因,汪春林向董事會遞交辭呈,卸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一職,由胡義南繼任,辭任及任命即時生效。
中概股面臨退市壓力,低市值給退市帶來契機
泛華金控此時從美股退市是基于哪些層面考慮?
12月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正式版,對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外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供美國檢查,否則可能三年內將被勒令退市。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
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分析指出,今年很多中概股在美股市場上被拋售,股價連續下跌。如果在美股融資被阻塞,企業考慮私有化也是符合現實的舉措。另外,現在中國資本市場也在快速發展,私有化回國,一樣會獲得發展機遇。
泛華金控也在回復北京商報

除了國際環境,泛華金控自身的市值或也起了一定助推作用。曲速資本、保觀創始人楊軒告訴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
“目前處于行業大變革時期,保險中介公司需要進行動作比較大的改革,如果本身是上市公司,改革時比較“束手束腳”,私有化有利于泛華金控及時進行戰略布局調整。”楊軒補充表示。
三季度營收凈利雙下滑,公司回應:私有化不影響業務的正常開展
公開資料顯示,泛華金控于2007年4月10日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2007年10月在美上市,被譽為“亞洲保險中介第一股”。
進行私有化改革,對泛華金控影響幾何?泛華金控表示,私有化前后,公司正常運作,不影響業務的正常開展。私有化后,公司將繼續貫徹新戰略的落地。
楊軒則認為,雖然退市對泛華金控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從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化公司,泛華金控需要在品牌方面做出一定解釋。
“私有化的重點在于私有化之后的公司股權結構安排與管理層人員的配置。如果公司第一大股東(也是創始人股東)包括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的話,那么大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話語權會進一步提高,他會在公司未來發展方面投入更多的
不過,雖然是頭部保險中介公司,但目前泛華金控的業績表現并不亮眼。三季報顯示,泛華金控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同比下滑15.8%;實現凈利潤0.75億元,同比下滑54.5%。
為何三季度凈利潤大幅下滑,泛華金控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季度利潤表現差異,一是因為新重疾定義切換后,客戶對重疾險需求持續疲弱,重疾險銷售同比有較大幅度下滑,從而拉低了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總體的壽險業務收入;二是受2021年第二季度疫情緩解后短暫的銷售高峰所帶來的高基數影響。
私有化是否會進一步對業績造成負面影響?泛華金控表示,私有化后,未來的選擇性會更多,有望在新的交易場景中獲得價值重估、提升市場價值的機會。
行業變革走向縱深,頭部中介公司將迎來利好
轉型,是當下及未來數年內中國保險業一個持久命題。
不論是即將實行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還是正在征求意見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及明年2月1日正式落地的《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還有壽險業新單保費下行及持續進行的車險綜合改革,都從方方面面影響著當前保險市場格局。未來,保險中介市場將走向何方?以泛華金控為代表的保險中介公司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楊軒認為,一系列新規落地對于頭部中介公司來講是利好的。因為整體而言,大型中介公司牌照齊全、分支機構布局廣、整體實力強。而這些新規落地,會進一步淘汰那些產能落后、管理能力比較差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和中介公司。
泛華金控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險業也是第二大保險市場,未來,最大壽險市場一定在中國;最大的壽險中介一定在中國,基于市場增量的自然增長、產銷分離的結構化增長、中介專業化細分促進激活市場購買力,壽險中介將倍速于行業增長,中介一定會成為所有保險公司合作獲取保費的核心渠道之一,壽險中介的芳華時代撲面而來。
北京商報
四:私有化是什么意思簡單描述
是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所有權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權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以及這些組織或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派生權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全體公民或某一集體所有轉變為個別私人所有的行為及其過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