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是“外科”,熱處理是“內科”,代表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燒得發紅的鋼塊放到冷水中,頓時沸騰起來!我國金屬熱處理技術早在商代就有了經過再結晶退火的金箔飾物,古代的這項技術比你想象的要厲害得多。而現代金屬熱處理技術能讓一個國家更加強大!?我國除了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明外,其實還有一項重要的發明就是金屬熱處理技術,在洛陽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鐵錛,就是用白口鐵脫碳退火制成的,此外各地出土的鐵釜、鐵剪、鐵鐮、鐵斧、鐵鏟、鐵鏵等工具都是經過柔化處理的。?金屬熱處理是指金屬在固態狀況下,通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形狀和化學成分,僅僅改變內部的顯微組織,或表面的化學成分,讓金屬有更好的使用性能。?機械加工要在工件上進行切削或壓力加工,外形肯定會發生變化,就像做外科手術一樣。而金屬的熱處理更像是內科手術,從外面根本看不出來來,但是金屬內部的性能已經發生改變。我國古代人民就發現了一個規律:鐵或鋼的性能會因溫度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變化,當時的代表作就是白口鑄鐵的柔化處理。?熱處理工藝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3大類。并且金屬熱處理一定要掌握好“四把火”,分別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緩慢冷卻,讓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或讓前道工序產生的內部應力釋放。正火就是把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在空氣中冷卻,和退火功能類似,不過內部組織更細,能改善金屬的切削性能。?淬火就是把工件加熱保溫后,在水、油或其他液體中快速冷卻,能使金屬變硬,但也會變脆。回火為的是減低或消除淬火金屬中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強度,提高延展性和韌性。?相傳蒲元是三國時期蜀漢杰出的工匠,是個造刀小能手,當時他在陜西斜谷地區為諸葛亮造了3000把刀,但是他沒有使用本地的水淬火,而是派人去成都取水淬火,外人看來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淬火用的液體有很多,除了水之外還可以用油甚至馬尿,因為成分不同,淬火結果也不同。?現在的淬火工藝原理和古人理解得差不多,但用的液體更多了,鹽水、堿水、機器油、錠子油、三硝水溶液、聚亞烷基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有機高分子聚合物等淬火液,甚至一些刀匠用啤酒淬火!其實主要就是2大類,油基淬火液和水基淬火液。?目前全球熱處理工藝發達的國家主要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德日的熱處理技術要更強、更先進、更發達一些。尤其是日本的冶金技術比較先進,尤其是底吹技術、爐渣飛濺保護、熔爐精煉等關鍵技術領域,日本有大量的的技術專利,有人說世界上許多高爐或煉鋼廠都是利用了日本的許可證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熱處理工廠在德國,工廠原本在德國南部烏爾姆市的南部SHU,后來感覺地盤太小,就在距離SHU 10公里不到的地方建立一個熱處理工廠—EHT,所以全稱就是SHU u0026 EHT。主要是以化學熱處理為主,比如滲碳淬火、碳氮共滲、氣體滲氮、氮碳共滲等,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熱處理產品。?真空熱處理技術發展得比較快,就是工件位于低于一個大氣壓的環境,包括低真空、中等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真空熱處理電爐的自動化程度的要求非常高,因為一些工件在加熱保溫結束后,在進行淬火工序時要求7個個動作必須在15秒鐘內完成,人工的話幾乎不可能,但是機器卻可以。
一:只有一個烷基是什么意思
前面溴水和高錳酸鉀可以排除烯烴、炔烴,確定有一個苯環。只有一個烷基,就是告訴你除了苯環外只有一個烷基,該物質分子式是C10H14,苯環是C6H5,則這個烷基就是-C4H9,是個丁基。這個丁基有三種結構。苯是C6H6,而苯環是C6H5對嗎苯環上只有一個烴基時,也就是一個烴基代替笨上的一個H原子,就是C6H5。
二:烷基八氮是什么意思網絡
和大多外來網絡用語來自日韓不同,tie是個美式英語,但是在網絡里又有一個和式(就是日系的意思)的譯名。原詞表示的是捆綁之類的動名詞,后來表示領帶,領結一類的服飾物品,但是原有的動詞意思仍然存在。美式英語中表示人際關系是用tie這個詞,很形象,兩人在一起,管他是什么原因,綁在一起了。有點戲謔的味道,一條繩上的蛤蟆。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孽緣。再后來這個詞隨著美劇的強勢沖擊在國內有了影響。看多了日劇和韓劇的人們又多了美劇這個選項,這個前后關系決定了我們再看有字幕翻譯的時候往往發現一些詞匯被用和式的語言來翻譯了。tie相應的最符合的和式翻譯是“羈絆”。誰誰“羈絆”誰誰,標準中文語序就是誰誰和誰誰有“羈絆”存在。所以綜上來說,tie實在算不上是什么網絡用語,你學了一個很時髦兒的英語。和大多外來網絡用語來自日韓不同,tie是個美式英語,但是在網絡里又有一個和式(就是日系的意思)的譯名。原詞表示的是捆綁之類的動名詞,后來表示領帶,領結一類的服飾物品,但是原有的動詞意思仍然存在。美式英語中表示人際關系是用tie這個詞,很形象,兩人在一起,管他是什么原因,綁在一起了。有點戲謔的味道,一條繩上的蛤蟆。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孽緣。再后來這個詞隨著美劇的強勢沖擊在國內有了影響。看多了日劇和韓劇的人們又多了美劇這個選項,這個前后關系決定了我們再看有字幕翻譯的時候往往發現一些詞匯被用和式的語言來翻譯了。tie相應的最符合的和式翻譯是“羈絆”。誰誰“羈絆”誰誰,標準中文語序就是誰誰和誰誰有“羈絆”存在。所以綜上來說,tie實在算不上是什么網絡用語,你學了一個很時髦兒的英語。應該是關于神起所有的新聞還有圖片呢~~把這樣的東西都集中在一起~~應該是這樣所以才叫貼吧吧~~
三:一烷基取代苯是什么意思
解析質譜譜圖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重要類型化合物的譜圖特征,方便之后解析譜圖。
烷烴譜圖特征
(1)正構烷烴特征
a 分子離子峰強度不高,隨鏈長降低;
b 有質荷比相差14的m/z29、43、57、71…(CnH2n+1)系列離子峰,強度逐漸降低。正構譜圖峰頂相連成圓滑拋物線,分子離子峰處略有抬高,支鏈烷烴無此特征;
c m/z43和m/z57峰強度較大;
d 在比CnH2n+1離子小一個質量數處有一個小峰,即m/z28、42、56、70…一系列弱峰由H轉移重排而成。
(2)支鏈烷烴特征
a 分子離子峰強度比正構弱,支鏈越多,分子離子峰越弱;
b 仍有質荷比相差14的m/z29、43、57、71…(CnH2n+1)系列離子峰,但強度與分支位置有關;
c 在分支處易斷裂,正電荷在支鏈多的一側,以丟失最大烴基為最穩定;
d 在質譜圖中若有m/z15、M-15或A-15的峰,則表明結構中存在甲基支鏈。
烯烴譜圖特征
a 分子離子比烷烴強;
b 容易發生β斷裂得到m/z29+14n的峰;
c 單烯烴的σ斷裂得到m/z27、41、55、69…即m/z27+14n的峰;
d 環烯烴容易發生反狄-阿(RDA)斷裂;
e 可發生麥氏重排的烯烴形成偶質量數的CnH2n的峰。
芳烴譜圖特征

a 分子離子峰較強,苯的分子離子峰m/z78為基峰,稠環化合物分子離子峰為基峰;
b 碎片少,具有苯環指紋的一系列特征峰m/z39、50、51、52、53、63、76、77和78等弱峰;
c 烷基苯β斷裂,產生穩定的卓鎓離子m/z91是基峰;
d 直鏈烷基取代苯R≥3,即發生麥氏重排,形成m/z92的峰;
e 烷基苯的σ裂解產生m/z77的苯基離子峰,單取代苯環化合物H重排還可形成m/z78峰。
醇類譜圖特征
(1)脂肪醇特征
a 分子離子峰很弱,基本觀察不到;
b 長鏈醇可發生α-、β-、γ-、δ-裂解,α-斷裂為主要斷裂;
c 伯醇α-斷裂形成穩定的m/z31的離子是基峰,仲醇α-斷裂有三種,以丟失最大烴基最穩定可產生m/z45+14n的峰,叔醇可產生m/z59+14n的峰。
(2)芳香醇特征
a 苯甲醇和苯酚的分子離子峰很強,與脂肪醇相反;
b 苯甲醇中M-1峰很強,因為生成了穩定的羥基鎓離子m/z107,而苯酚的M-1為弱峰,苯甲醇也存在較弱的M-2、M-3峰;
c 苯甲醇和苯酚都有M-28(丟失CO)和M-29(丟失CHO)的峰。
醚類譜圖特征
(1)脂肪醚特征
a 脂肪醚分子離子峰不穩定,為弱峰;
b 主要裂解方式為α斷裂,生成較強的m/z45、59、73、87…的峰。
(2)芳香醚特征
a 芳醚分子離子峰較強;
b 苯甲醚的β裂解形成m/z93碎片很容易脫去CO形成穩定的m/z65離子;H重排轉移得m/z78峰,丟失H得m/z77苯基離子;
c 苯乙醚m/z94為基峰,可據此判斷芳醚上烷基是一個C還是多個。
四:甲基三十四烷基酮是什么意思
英文別名 TRIMETHYLSILYLKETENE;trimethylsilylketone;trimethylsilanyl-ketene;trimetylsilylketene;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