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2021年,“分化”是市場的一個典型特征。不僅表現在股票上,連基金經理之間也出現了較大差異。
今年,如果基金經理押中了新能源、光伏、半導體,管理的基金產品大概率是盈利狀態。相反,一旦買入消費股以及傳統白馬股,基金產品收益就會有點難看。
比如千億頂流基金經理劉彥春,他旗下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高達1163.01億元,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280.87%。
令大家吃驚的是,這位擁有12年多經驗的投資老將,今年卻失去了光彩。
截至9月14日下午15點收盤,公開數據顯示,劉彥春旗下6只基金產品年內均為下跌狀態,跌幅最低的為15.9%,跌幅最高的達20.36%。
值得關注的是,他管理的6只基金產品在同類基金排名中全部位于1500名開外。
劉彥春管理規模最大的是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基金規模為582.36億元。
二季度持倉數據顯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為中國中免、五糧液、瀘州老窖、貴州茅臺、藥明康德等。
不難發現,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主要重倉領域在消費(白酒、旅游)、醫藥等。我們關注到,該基金有7只重倉股從年初至今為下跌狀態,所以重倉股表現不佳是拖累劉彥春旗下基金收益的原因。
在尺度上,有用戶分析稱,劉彥春不去追成長股可能與兩個原因有關。
一是與劉彥春的投資理念有關。在2021年中期報告,他提到,“我們仍然需要關注美聯儲流動性回收節奏,利率和匯率的波動可能對市場整體,特別是高估值領域造成一定沖擊”。
換句話說,劉彥春是潛在擔憂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動會對高估值賽道(例如新能源、光伏、鋰電等)影響大。
(資料來源于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1年中期報告)
二是與基金規模快速飆升有關。同樣以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為例,該基金在去年3月31日基金規模為138.59億元,而今年二季度基金規模超過580億元。不到一年半時間,基金規模增幅約320%。
根據公募基金的規則,股票型基金股票倉位不能低于80%,意味著劉彥春需要將新流入基金的錢繼續投資股市。
劉彥春手握數百億資金,難道去買小盤股嗎?答案是不能。一方面小盤股流動性差,不適合大資金建倉;另一方面小盤股的風險比大盤股高。

所以,劉經理最終選擇了大盤股,而他最后選擇的兩個行業就是醫藥和消費,因為從歷史規律看,這是牛股輩出的兩個板塊。網上還有觀點認為,劉彥春買的是確定性最高的行業,選擇的是一些優秀的龍頭公司。
但從結果看,今年劉彥春可能錯判了市場走向。
一組數據顯示,從年初至9月14日收盤,漲幅超過50%的板塊分別是鋼鐵、有色金屬、基礎化工、化石能源、機械設備等,而食品飲料(消費)漲幅不到8%,排名靠后。
實際上,在頂流基金經理中,肖楠等知名公募人士的業績也表現不佳。與劉彥春類似的是,他們旗下的多只基金產品也重倉了消費板塊。
俗話說,不同牛市行情會誕生不同風格的明星基金經理。前幾年,“喝酒吃藥”是市場主線,成就了劉彥春等人。但到了2021年,成長、周期成為市場新主線,又有一批基金經理成名。
這也意味著,今年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是光伏、鋰電、半導體、煤炭、鋼鐵等主題基金。相反,消費等主題基金讓投資者虧損概率大。
風水輪流轉,沒有什么是一直漲的,也沒有什么是一直跌的。
某個行業如果是上漲趨勢,很可能迎來轟轟烈烈的漲幅。但一旦是下跌趨勢,就像一輛大卡車在下坡,除了減倉避險,沒有任何辦法。
對于劉彥春旗下6只基金跌超15%,你有什么看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