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客成本怎么算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就是用戶的價值。這個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本身的價值,另一個是服務體驗的價值。產品本身的價值是指產品的功能、特點、使用場景等,而服務體驗的價值則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感受、體驗等。簡單來說,就是你的產品能不能滿足用的需求?你的服務能不能讓用戶滿意?如果能,那么你的產品就是好產品,反之,你的產品就是垃圾產品。
一:獲客成本怎么算 內容成本
網店獲客成本是網點獲取客戶產生的成本,計算如下:首先,網店獲客成本指網店獲取新的客戶所產生的費用。其次,計算客戶成本,通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由營銷總費用加銷售總費用除以獲取新客數計算所得,這是基礎的獲客成本計算公式。在實際運用中,我們會有新客數和成交數的區別。店鋪裝修更新:提高店鋪瀏覽轉化率!刷新網店排名:可以讓客戶的網店在所屬頻道的排名更加排前。更新網店數據:保持信息更新是提高搜索效果的有效途徑。續登普通信息:讓信息更新成每天的時間。發布新信息:網站信息內容的更新頻繁度以及內容的多少對網站的排名影響很大。留言回復:一些瀏覽者在瀏覽網店之后會產生購買意向,并在留言板上留言詢問相關的產品或服務的詳細信息。及時回復留言或打電話與留言者(指留下了聯系方式的瀏覽者)溝通是促成交易的重要途徑。提高網站點擊率:一個網站的點擊率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排名。
二:獲客成本怎么算的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讓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步子越邁越快,大數據和云計算讓數據協同和業務協同的效率更高,支撐數字金融建設的技術底座越來越堅實。
時代滾滾向前,金融在科技創新路上奮蹄疾步,科技賦能者和銀行都是追趕者。
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型主角
在金融領域,高性能、高安全、高穩定等高要求都是基本條件。為了做好銀行的生意,一些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或對金融科技有深入研究的機構將自身的軟硬件研發推向了時代的最前沿。
起初,穩定可靠的互聯互通是所有互聯網企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相關企業的基本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線上業務量急劇增長,相關企業從自身業務的考量出發,為解決海量存儲、高并發,高穩定等問題,在技術方向上投入巨大,而這些投入不僅解決了自身的需求,也正好可以消解其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難點和痛點。新的市場大門由此打開,他們通過技術迭代實現了從滿足自身需求,到向外輸出能力解決行業痛點。
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更深層次融合,讓科技為金融服務的故事已經越來越多,云計算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近年來,云計算應用已經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意義的IaaS、SaaS、PaaS等基礎布局外,一些云計算技術實力雄厚的機構還在區塊鏈、云原生、數據庫、硬件存儲、芯片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比如,阿里云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推出了自研的5nm制程,128核的Arm架構服務器CPU芯片,還有在保證云服務高性能、高穩定的同時,實現虛擬化損耗為零的軟硬件一體虛擬化技術產品……
騰訊云則在近年來連續推出了針對金融級的數據湖和數據庫產品,搭建了百萬級服務器矩陣,奔赴生態“新連接”的戰場。
中國銀聯于2020年12月9日正式發布了金融級云服務“銀聯云”,為產業各方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金融級云平臺產品和服務。
據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介紹,“銀聯云”服務平臺為金融業機構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專業的金融級云計算服務,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與產業各方共同構建互聯互通的數字金融新生態。

另外,華為云、百度云、金山云、青云等國內云廠商也在大數據、云原生、軟硬件技術應用方面向國內銀行輸出了大量的服務。
去“IOE”和降本增效也是一個技術故事
除了滿足金融機構的“三高”需求,金融科技為銀行去“IOE”和降本增效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底座。
去“IOE”作為一個軟硬件國產化的工程,我們很難想象,如果僅僅是靠銀行自己去完成,那得多辛苦。
有技術人員在2018年發表觀點認為,談去“IOE”不現實,如果直接“去”,后果會很嚴重。但隨著國內政策的驅動,特別是數字化轉型的節奏越來越快,云計算的發展也讓“IOE”逐漸顯出疲態,如果不“去”,那后果似乎也會很糟糕。“IOE”的系統不適合云服務的橫向發展(即在多個數據庫同時運行),而這正好為云服務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可施展拳腳的空間。這在“三高”特征明顯的金融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
云服務提供者們經過多年的努力,讓國內的存儲、計算、網絡等技術應變得十分成熟,相關技術全面實現了國產化。他們自身國產化的完成直接加快了國內金融機構的去“IOE”進程。這也是為什么銀聯云自發布伊始就將“自主可控”作為重點關鍵詞提出來。
除了技術的國產化,銀行堅持走數字化轉型路線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降本增效。金融于科技的集大成者們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生態的完備性給出了新的解決辦法——通過產業生態的互聯互通形成業務生態,實現場景的高效建設與銜接,幫助銀行在更大范圍內接觸獲客機會,并降低獲客成本。
有云廠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通過云服務為某家城商行實現了46%的開戶轉換率,獲客數量達到16萬,人均獲客成本僅為2元。
如何定義為來?
云計算發展的一條基本主線是云服務提供商從解決自身需求到為市場解決痛點。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技術的進步就是在需求疊加和滿足過程中得來的。
某云廠商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在為銀行做解決方案時,銀行總是會提出很多需求。他們深耕這么多年后發現,解決這些需求往往是技術迭代更新的原始動力。他認為,誰先解決了銀行的需求,那誰就能定義了金融科技的未來。
三:平均獲客成本怎么算
目前APP的獲客成本都比較高,都要幾百塊,建議可選擇開發小程序的,小程序是目前很好的一個趨勢的。直播應用下的服務器成本,與將要承受的流量情況息息相關,不同的直播應用,交互的頻度、深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帶寬壓力。我們一起來算一筆帳,為直播應用準備服務器,大概需要多少錢? 首先,我們要買一個服務器。買多大的服務器呢?服務器的帶寬要滿足直播應用的帶寬需求,在這里,科普一下帶寬是怎么看的: 帶寬通常使用的單位是bps(bits per second),8 bits通常等于1byte,100mbps在換算成我們熟悉的文件大小的時候,要除以8,也就是在100mbps的帶寬下,每秒鐘可以下載12.5mb的文件,那么一般來說,直播應用需要多少帶寬呢?直播應用一般使用的分辨率是360p,720p以及1080p三種,按照720p來計算,那么直播應用需要1024kbps的帶寬,也就是每秒傳遞的數據大小為1024/8=128kb。簡單來說,如果在app中打開直播,使用了720p的分辨率,一個用戶每秒鐘需要傳輸128kb的數據(當然實際情況中直播應用還有消息推送,送禮,支付等行為,直播畫面分辨率、壓縮比等區別,實際會消耗更多的數據)。那么,直播類應用現在需要承載多少用戶呢? 以目前最紅火的幾大直播平臺為例,斗魚 tv 的在線人數可以超過1000 萬,戰旗 tv 在在線人數約500 萬左右,龍珠在線人數約 400 萬左右,虎牙在線人數約100萬,直播平臺的帶寬成本通常是帶寬峰值月結的形式,如果當月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是200w,也就是每秒要傳輸的數據量高達244gb,那么理論上消耗的帶寬就是2t左右,一個月的開銷就在4000w人民幣左右。 對于直播應用來說,服務器最難處理的環節就是視頻流量和用戶交互等高頻率高帶寬的場景,用戶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經常會出現突發性的暴漲,一般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流量可能是平時的幾十倍。所以在直播系統的準備中,一定要對所有接口進行壓力測試,提前暴露問題并解決,確保活動的順利實施。這里安利一款產品wetest服務器性能可同時調用的場景接口,不斷增加可實現的并發數,提供更大的并發壓力和更真實的行為場景,節省成本。做直播系統,千萬別遺漏了服務器是否穩定,能否支撐住整個平臺的正常運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