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集團什么級別,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企業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據了解,中核集團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核科技和中核建。其中中核科技主要從事核電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我國最大的核電設備制造商之一。而中核建則是我國建筑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國內建筑行業占有率超過50%。此次合并,意味著雙方將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共同打造中國核電產業的領軍企業。
一:中國核工業集團什么級別
7月19日,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00億元人民幣。
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這家“巨無霸”新央企匯集了中鋁集團、中國寶武、鞍鋼集團、五礦資源四大資源央企的高管,不禁讓人好奇,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屬于什么級別?
央企,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我國央企變動頻繁,既有被吸收合并的中國化工集團,也有全新組建的中國稀土集團等,按照國資委官網于2021年底的發布的名錄顯示,我國央企97家。
所謂的央企,是中央管理企業的簡稱,指中央及其授權機構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按照經營范圍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實業類央企,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管,該類央企共有97家,這也是狹義上的國資委的央企名錄。
第二類是金融類金融類央企,目前共26家,主要由財政部(或委托匯金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五大銀行級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
第三類是其他央企,由國務院其他部門或群眾團體管理的企業,如廣播、電視、文化、出版等行業。
毫無疑問,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同寶武、鞍鋼、中鋁、五礦等資源型央企一樣,屬于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管的實業型央企。而在具體的排序上,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排名多少位,則需要按“級別”和行業進行排序。
首先在“級別”上,其實在十幾年前,央企就已經去行政化了,不再有明確的行政級別。但是,央企領導班子需要遵循“分級管理”的原則,享受對應行政級別的各項待遇。因此,按照央企正職對應的行政級別,國資委監管的97家央企可以分為“副部級”央企和“正廳級”央企兩個層級。
副部級央企:央企名錄中排名第1—51,如國家能源集團、鞍鋼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中國鋁業集團、中國五礦集團等。其“一把手”董事長和“二把手”總經理的個人行政級別是副部級,由中央直接任命;副總經理等副職由中組部任命,相當于“中管正廳級”;其二級公司“一把手”董事長和“二把手”總經理則是正廳級,由副部級央企管理,報備國資委。
正廳級央企:排名第52——97位,如中煤集團、煤炭科技集團、中鋼集團、中國有色、中國稀土集團、中國黃金等。其正、副職的任免權限都在國資委黨委,由國資委企干二局進行日常管理、考察,享受“廳級”黨政干部的各項待遇。
當然,也有部分“特例”,如副部級央企的副職享受副部級待遇等,但大部分央企的任命按照上述劃分。
通過此次披露的高管消息來看,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基本上已經確定為副部級,其董事長姚林,原為中鋁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在國資委監管央企名錄中位列第36位,對應副部級,則屬于平級調動。
其總經理郭斌,原為中國寶武副總經理,屬于副部級央企的副職,對應“中管正廳(局)級”,此次調任中國礦產資源集團的正職領導,則屬于“隱形晉升”。
其副總經理邵安林,原為鞍鋼集團副總經理,屬于副部級央企的副職領導,對應“中管正廳級”,此次調整屬于平調;另一個副總經理高曉宇,原為五礦資源行政總裁,屬于副部級央企二級公司的“一把手”,對應正廳級,此次調整意味著跨入“中管正廳級”序列,也就是所謂的“隱形晉升”;其董事高杲,原為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是發改委管理的正廳級干部,此次也意味著跨入了“中管正廳級”。
在具體排序上,從央企名錄可以看出,其排序首先按層級,在同一層級的央企中,再以行業劃分,相同行業的央企排在一起。
以前51家“副部級”央企為例:
排名第1-10的是核、航天、船舶等軍工類央企;
排名第11-14的是能源類(石油)央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
排名第15-22的是能源類(電力)央企,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六家發電集團;
排名第23-25的是電信業央企,包括中國電信、移動、聯通這三大運營商和衛星網絡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
排名第28-36的是制造業央企,包括一汽、東風、中國一重、國機集團、哈電集團、東方電氣等,其中,鞍鋼(34位)、寶武(35位)、中鋁(36位)因為金屬制造,也歸屬于此類。
排名第37-40的是運輸業央企,包括遠洋海運集團和中航、東航、南航三家航空公司。
排名第48-50的是總部位于香港的央企,包括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中旅集團。
綜上,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大致可位于34-36位左右,與鞍鋼、寶武和中鋁歸為同一行業。

二:核工業集團是什么級別
中陜核工業集團屬于國企,現在是沒有級別,但其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是按照正廳級干部配備的。
三:中國核工業集團屬于什么級別
級別最高的央企是哪一個?要弄明白這一問題,先要清楚央企的概念、央企名錄、央企排名,然后才能明白央企行政級別的劃分。
第一,央企、央企名錄、央企排名
央企是“中央企業”的簡稱,提到“央企”,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中石油、中石化等“三桶油”,再就是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通訊運營商”,其實央企絕非只有以上三家,按照“央企”的概念,凡是由國務院或者委托國資監管機構行使出資人職責,且領導班子由中央直接領導或委托中組部、國資委、其他部委管理的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都屬于“央企”的范圍。
那么央企究竟有多少家呢?排名又是如何排的呢?
通過國資委員會門戶網站,“央企名錄”中的央企一共有96家,其中既有“實業類”的,比如涉及建筑的中鐵、鐵建、中建等,也有“金融類”的,比如中投、政策性銀行、中農工建交等國有銀行,還有涉及煙草、鐵路、文化等領域的央企。
雖然門戶網站上有96家央企,但實際數量應該是97家,因為從2020年6月5日起,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列入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成為第97家央企。
央企的排名大致可以參考國資委門戶網站上的排名,具體如下:
級別最高的央企是哪個?
其實現在談“央企”的級別問題,可以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早在1999年就提過“深化國企人事制度改革,對企業和企業領導不再確定行政級別”,而且最近幾年,國企也一直在深化“政企分離”,剝離行政職能,只留下經濟職能。也就是說,歷經20年,包括央企在內的各國企,本身就不應該再有行政級別上的高低。但是,上文說到央企的領導班子由中央或委托中組部等直接領導,既然領導班子具有行政級別,那么就由“一把手”的行政級別來確定央企的行政級別。
根據“一把手”的行政級別,央企級別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正部級、副部級、廳局級。
在排名前49位的央企中,人事任免權方面,董事長、書記、總經理的人選由政治局委員會研究決定,大家有沒有覺得這種干部任免的方式有些熟悉?是的,沒錯,在行政機關中,副部級干部的任免方式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從“任免權”角度來看,前49位央企正職的任免與行政編制中“副部級”干部的任免方式一致,如果正職的行政級別與央企的行政級別對等,那么前49為央企即為“副部級”。
當然,有三家央企被認為是“正部級”,這三家分別是中投、中鐵、中信。為什么這三家央企被認為是“正部級”呢?原因有兩點,一是這三家央企由國務院直接管理,因此屬于“正部級”;二是有些央企的正職存在過正部級干部出任“一把手”的歷史,比如陳云這位正部級干部就曾擔任過國開行的一把手,所以當時國開行也一度被認為是“正部級”央企,不過后來繼任者是副部級領導干部,國開行也被認為是降到了“副部級”。
其實中投、中鐵、中信這三家是否屬于真正的“正部級”央企,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文件明確說明這三家是“正部級”,就連時任中信董事長的常振明都曾說過“中信與建行同級別”,而建行一直被認為是副部級。
也正是在“政企分離”、“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單純依據央企“一把手”的行政級別來確定央企的行政級別,這一做法本身就存在意義,很難服眾,也不科學。
說完了前49位,再來說一下后48位:
區別于前49位正職由政治局委員會研究決定任免,后48位央企正職的任免權在國資委黨委手里,所以其行政級別相當于廳局級,那么這48家央企也就相當于廳局級。
但是從機關、央企干部“雙向交流”的角度來講,這48家央企正職的行政級別實際要略高于行政編制中的廳局級,因為從來沒有出現過48家央企“一把手”調任機關轉任廳局級職務的例子,反倒是中層干部有轉任廳局級干部的例子,當然,不排除“提拔、重用”的可能性。
寫在最后:
綜上,在國企“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很難確定某家央企是什么級別,如果非要確定其級別,只能從對等一把手行政級別的角度進行定位,而級別最高的當屬“正部級”的中投、中信、中鐵;除了上述三家央企之外,鑒于排名前49位的央企正職的任免與行政編制中副部級領導干部的任免一致,可以視作“副部級”;剩余的48家央企正職由國資委黨委研究決定,可以視為廳局級央企。
不過,從來沒有一個正式文件規定哪家央企屬于某個級別,所以關于央企級別的討論也僅限于推理,因為本身近20年來就一直在強調“不再設立企業、企業負責人的行政級別”。
在“深化政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某一央企的行政級別就越來越沒有意義了,關鍵是要發揮其經濟職能,被弱化甚至被剝離的行政職能已經沒有研究的價值了。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
四:核工業西南建設集團什么級別
??資質包括:公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地基與基礎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橋梁工程和隧道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建筑裝修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一級;公路路面工程專業承包二級;房地產開發二級;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綜合乙級等。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