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高位出現大幅回調,作為產業鏈下游品種的LPG整體呈現跟隨走勢,主力合約由6000元/噸一線以上回落至5500—5700元/噸區間弱勢振蕩。我們認為,進入三季度盛夏傳統消費淡季之后,LPG期貨盤面將更多受到國內現貨端行情走勢的驅動。
作為國內LPG現貨價格基準地的華南,6月下旬之后跌幅較其他區域明顯擴大,當前較華東及山東地區貼水額分別達到50元/噸、150元/噸,時隔5個月重回現貨價格洼地。進入夏季,加之南方連續陰雨,使得終端消耗緩慢,需求持續下降,而上游受到茂名石化供應增量激增,供需矛盾有所加劇。考慮到前期集中檢修的煉廠多已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結束,而后期檢修計劃明顯減少,7—8月國內總體供應量預期維持相對高位。由于國內生產企業庫容整體偏小,優先出貨自然成為其主要目標。當前華南日均外放量較一季度增加近4000噸,對區域乃至全國價格走勢牽制明顯。
隨著國內C3路線高速發展帶動原料進口激增,丙烷價格對現貨市場影響權重效應日益放大。當前國內丙烷價格疲態盡顯,而進口丙烷的外銷價位降幅更甚,需求欠佳是其中重要原因。一方面,夏季氣溫偏高,抑制燃料端需求;另一方面,在丙烷燃料需求中占據相當位置的餐飲行業消耗恢復依舊有限。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社零餐飲收入3012億元,同比降幅21.1%。而部分終端氣站表示,目前丙烷社會庫存消耗緩慢,市場仍處于燃料端需求不足和進口資源相對充裕的狀態,雖然近期工業需求有所增強,撐市效應不容忽視,但綜合來看,國內丙烷市場利空因素依然偏多,短期內LPG弱勢行情難以扭轉。

相較于民用氣市場,工業氣表現則相對強勢。以二季度山東醚后碳四價格為例,整體呈現先跌后漲成交重心逐步上移的態勢,前后又分為兩個階段:4月初至5月上旬,受疫情影響,終端汽油市場需求疲軟,而原油價格上行又給予市場利好支撐,多空因素疊加下,LPG圍繞6350元/噸區間拉鋸,缺乏方向性指引。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開始走強,帶動醚后碳四及相關產品持續上行。從當前基本面來看,伴隨著暑期帶來的出行利好,及成品油高價利潤推動,醚后碳四市場供應端存在一定缺口,但行情攀升又在一定程度吸引了包含進口在內的各地資源流入。根據最新到岸船期來看,后續幾周進口資源仍相對充裕,區域內整體去庫過程較先前預計有所放緩,這將制約醚后價格上行。因此,短期來看,LPG將維持區間振蕩,工業氣價格突破前高的壓力較大。
整體來看,原油回調背景下,進口氣成本支撐效應削弱明顯。在化工需求觸底反彈后,以醚后碳四為代表的工業氣需求好轉,令煉廠增供帶來的壓力得以部分抵消。國內市場趨穩并維持弱平衡,使得現貨價格在進口成本回落下,仍維持高位振蕩。考慮到夏季需求提振空間有限,預計LPG盤面定價邏輯維持弱預期引導,故區間上方壓力仍在,建議投資者仍以偏空思路對待。(作者單位:東吳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