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近幾年價格波動較大,生豬養殖業受到了多方的關注。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大量生豬死亡,生豬市場供不應求,豬肉價格飛漲,一度從10+/kg上漲到40+/kg。受到生豬養殖高額利潤的驅動,養殖戶不斷擴充產能,但由于生豬具有養殖周期的性質,高價豬肉一直延續到2021年年初。之后由于前期產能擴張太快,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市場由供不應求轉變成供大于求,生豬價格“一瀉千里”。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生豬養殖業陷入虧損局面,養殖開啟去化進程。
行情回顧
今年年初,受生豬高出欄和春節后消費淡季的雙重影響,生豬價格繼續尋底,不斷走低。從4月中旬開始,受到廣東地區限購政策的刺激,生豬養殖情緒從南到北快速被點燃,現貨、期貨價格雙雙大幅上漲,部分養殖企業也一度扭虧為盈,改善了養殖企業長期虧損的困境。隨后養殖端抗價惜售,與屠宰場不斷拉鋸,豬價也在基本面逐漸走好的情況下逐步走高,養殖端普遍實現盈利。生豬養殖雖然已經走出了最艱難的時期,但是這波上漲主要還是養殖戶的集體抗價行為導致的,并不是因為生豬減少,是消費端帶動的漲價行為,所以養殖戶多少有些意難平。
自年初以來,屠宰毛白價差總體來看,春節前價差區間是4.46—5.07元/kg,在5元/kg附近;春節后一個半月毛白價差較低,不到4元/kg,區間是3.7—3.84元/kg。目前,市場的毛白價差在5元/kg附近,比較穩定。可見市場對豬價上漲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沒有出現屠宰企業利潤擠出的情況。
產能供應
生豬的出欄數量可以通過產業數據進行推算,種豬場可以推算能繁母豬的輸出數量,能繁母豬可以推算肥豬10個月后的出欄數量,而通過仔豬數量可以推算5—6個月后的肥豬數量,通過出欄量和出欄體重可以推算市場的豬肉供給。
能繁母豬從2021年6月開始有大幅調減的動作,6—9月調減幅度較大,且調減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根據能繁母豬到肥豬出欄的10個月的養殖周期推算可得,從2022年4月開始到2023年2月,肥豬供應越來越少。供需決定價格,生豬估值區間應逐步抬高。5月生豬的月度存欄量環比為1.23%,去化告一段落,由此可推算出明年二季度肥豬出欄開始增加。
根據后備母豬到肥豬出欄需要14個月左右時間來看,從今年1月開始后備母豬銷量環比為正數,可以推算出明年二季度開始,肥豬出欄環比增加。這與能繁母豬數據預測一致。
此外,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3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為4185萬頭;4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77.3萬頭,5月末增長到4192萬頭。5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結束連續10個月的回調,環比增長0.4%。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192萬頭,相當于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2.2%,處于生豬產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域。
生豬出欄數量確實如預期一樣,從4月開始,出欄數量開始遞減,隨后6—8月也是關鍵去化期,具體的去化程度將會確定。受之前產能擴張的影響,今年生豬出欄數量較往年處于絕對高位,從目前的出欄量來看,生豬的供給仍偏寬松。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對生豬體重有偏好:上半年,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市場比較偏好標豬,大體重的豬比標豬便宜;下半年,隨著天氣轉涼,市場對于腌臘等需求變高,肥豬市場走俏,價格逐漸比標豬貴。
從生豬存欄比例來看,121—140kg的豬屬于大體重豬,在夏天這個時間點,應該是要抓緊出欄的一波豬;91—120kg的豬屬于標豬范疇,隨時可以出欄;51—90kg的豬屬于未來2—3個月的肥豬出欄。因為養殖戶的壓欄挺價行為,導致大體重豬的比重在這個不受歡迎的季節逐步抬頭,這對市場的產能釋放有一定的壓力。91—120kg的標豬數量比例緩步減少,與近期生豬出欄逐步減少預判一致;51—90kg豬的占比走高是因為養殖端計劃養殖,預計在中秋節、國慶節期間出欄肥豬。
壓欄挺價帶動生豬現貨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上漲帶動養殖利潤回暖,養殖利潤回暖帶動生豬出欄體重增加。4月開始的養殖戶壓欄挺價行為,使得生豬產能延后釋放,從5月初開始,生豬出欄體重有明顯提高。同樣,我們也發現,目前的出欄均重較往年來看是不高的,豬肉產能增加有較大的操作空間。當生豬養殖市場有較好利潤時,生豬產業可以通過二次育肥增加體重的方式加大豬肉的產能供應,這也對生豬的價格形成了壓制。
市場需求
豬肉具有顯著的季節性消費和節日提振特征,從春節后的消費低迷期開始,春季有一個回升的過程。隨著天氣變熱,6—8月的消費減少,而秋季來臨,天氣轉涼,消費逐步增加,一直持續到年底至次年春節前的消費旺季。消費情況呈現周而復始的相似性,其中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消費有顯著增加。今年屠企開工率較往年還處于一個偏高的位置,3—5月的屠宰率在45%上方,反映今年生豬供應較往年偏多。
未來展望
生豬的消費市場是相對穩定的,供給是影響生豬價格的最主要因素。由上面的分析可以推出,2022年4月開始到2023年一季度生豬出欄逐步減少,價格逐步走高;從明年二季度開始,生豬供給變多,價格也將走弱。疊加國內豬肉的消費習慣來看,生豬價格隨著天氣轉涼,價格逐步走高,今年年底應該會出現階段性最高價,之后受消費淡季影響,價格開始走低。如果前期預測數據偏差不大的話,生豬價格9月到18—19元/kg,年底到20—22元/kg。如果產能去化不及預期,生豬9月價格可能到17—18元/kg,年底到18—20元/kg。如果去化超預期的話,年底最高價將會抬高,可能到24—26元/kg。
總體來看,生豬目前供給能力還是偏寬松的,在產能還未出盡的時候,生豬產能就開始出現回升跡象,所以未來生豬或許還有調減的動作。
隨著生豬期貨的上市,生豬價格數據和養殖數據逐漸透明,加上大型養殖場占比逐漸走高,生豬養殖市場將走向計劃生產、計劃銷售的模式。下一步若不發生特殊情況,生豬價格波幅將逐漸收窄。但要密切關注疫情、能繁母豬去化、豬瘟等因素的不確定影響。(作者單位:華聞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