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恢復和通脹的上升,市場對于央行加息預期的增強以及風險的加劇,國債市場的利率出現明顯上漲。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何種類型的國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需要更加審慎考慮。
從6月份開始,國內債券市場一波價格調整走勢。其中一直以來受到追捧的10年期國債當月一度下跌近4%。而比較矚目的7月中旬則是央行公告顯示其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維持在1.07萬億美元。這一舉動讓投資者感到有些驚訝。
值得關注的是,央票、地方政府債以及公司債都出現了較明顯的利率上行趨勢。7月12日,地方政府債發行310億,其中三年期國債利率同比上漲約70個基點,達到2.95%。同一時間,5年期國債當月價值大跌,暴跌5.26個點。這種上行趨勢甚至影響到了債券基金的價格表現。
對于目前的債券市場表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國內利率和全球利率保持同步,同時通脹壓力也在增強,綜合上是利率出現上行趨勢的主要因素。未來半年或一年內,央行會進一步加息的概率較大,因此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不同期限、不同類型和不同發行主體的債券投資品種。

在這種情況下,結構化產品和投資類保險成為了一些投資人的選擇,而海外資產配置等對沖率上漲的風險也成為了一個備選方案。
反觀債券基金,應該說目前形成了一個較為適宜的投資機會。當前國內債券市場乃至全球債券市場的表現都相對低迷,基金的估值水平呈現出相對合理的狀態。針對長期配置的投資人,在對債券基金如天弘雙利A、景順長城移動互聯債券、長城久富新常態、中銀信用債債券等基金進行盯點分析,并適時地購入可能是比較適合的。
無論哪種投資方式,在選擇時應該考慮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當前市場環境,做好風險分析和把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