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多次發出信號,為了遏制其國內的通脹,要將上屆政府針對中國產品加征的懲罰性關稅取消。可是,一直也未見實際行動。上周末,算是做了一件實際的小事:美國將把對部分中國醫療產品豁免懲罰性關稅的待遇再延長6個月。特別是,中國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穩定經濟的具體舉措。比如,國務院印發穩定經濟大盤的33條措施;上海重振經濟50條措施,購買純電動汽車補貼1萬元等。當然,上周五歐美股市全線上揚,納指大漲3.3%。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下,周一早間,主要股指滬深300等高開高走,振蕩收高,打破了一段時間以來的“借利好,高開低走,一路振蕩下行”的指數運行慣性。周二,在PMI數據預示經濟總體景氣水平有所改善,“科學合理把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等指引下,指數進一步走高。自今年回調以來,滬深300收盤價首次站上40日均線。
那么,在估值、政策都已經明顯具有支撐的情形下,市場是否筑底成功,并將突破向上了呢?我們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還需要關注以下問題。首先,兩年多來的抗疫實踐,特別是天津、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應對疫情的過程讓我們堅信:中國只要堅持嚴格的防疫政策,“動態清零”的總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奧密克戎傳播快、隱匿性強,防控難度加大,防控成果的維護成本在提高。要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特別是“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防疫的手段和措施應該還需要改進和完善。
其次,經濟結構問題。對比中美CPI數據,客觀地說,中國的通脹問題并不算嚴重。但是,由于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玉米、小麥、大豆等糧油,銅、鐵礦等金屬類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對下游制造業利潤的吞噬也是明顯的。此外,今年2月以來,許多發達國家陸續放開各種防疫限制。與發達國家不同,疫情對我國部分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比如航空業、旅游業、酒店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等。

最后,看看美股的走勢。經驗告訴我們,美股漲的時候,國內股指不跟漲,但美股跌的時候,國內股指跌得可能性較大。道指6連漲,應該與市場對美聯儲偏溫和的加息預期有關。市場不再預期一次加息75個基點了,甚至認為9月以后可能就不需要加息了。根據美聯儲5月會議公布的計劃,”縮表”將于6月1日正式開始,這次“縮表”的節奏是上一輪的兩倍,其影響不可忽視。
股指短期應該反映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經濟即將全面重振的良好預期。中期來看,美聯儲縮表即將開始,這些或許影響筑底的時間和節奏,不會改變滬深300突破向上的方向。(作者單位:宏源期貨)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