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硅生產國。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能為499萬噸、產量達321萬噸,分別占全球工業硅產能和產量的79%和78%。2013—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能占全球產能比例均保持在75%—80%范圍內,產能具有絕對優勢。
我國工業硅產能及產量情況
近年來,有機硅、多晶硅消費大幅增長帶動我國工業硅快速擴產,產能呈逐年遞增趨勢。2010—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能從275萬噸上升至499萬噸左右(該統計口徑不包含再生硅),年復合增長率為5.57%。
圖為2010年以來我國工業硅產能情況以及未來幾年的產能預測
2010年至今,我國工業硅產量總體呈上行趨勢,主要受新產能投產以及成品價格波動兩方面的影響。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量達321萬噸(該統計口徑包括97硅、再生硅等),同比增長24.3%。
我國工業硅開工率呈現較明顯的季節性規律,但近年來逐步弱化。2015年以前,我國工業硅主產地位于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區,工業硅開工受當地豐枯水期影響而呈現出明顯的“枯水期開工偏低、豐水期開工偏高”的規律。而2015年之后,隨著新疆合盛、東方希望新項目的逐步投產,我國工業硅主產地逐步由西南地區向西北地區轉移,國內開工率的季節性變化規律亦隨著新疆火電產能的投放而弱化。2021年下半年以來,因工業硅價格上漲,國內工業硅企業利潤增厚,驅使行業整體開工率明顯提高。
圖為2010以來我國工業硅產量情況以及未來幾年的產量預測
我國工業硅主要分布省份
我國工業硅產能主要分布在電力資源充沛的西北、西南地區,依托于豐富的煤電、水電資源,新疆、云南、四川等省份產能優勢明顯。新疆是我國工業硅第一大產區,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4%。云南、四川兩省供應占比分列第二、第三位,2021年兩省工業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8%和17%。前三大產區供應占比合計達78%,剩余產量零散分布在內蒙古、甘肅、福建、重慶、湖南、貴州、廣西、黑龍江等地。
我國工業硅企業總計約220家,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呈現出產能產量分散的特點,超過一半的工業硅企業產能低于2萬噸,百分之九十的企業產量在2萬噸以下,2021年前十家工業硅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5%。我國工業硅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云南、湖南等省份,其中,云南、四川工業硅企業數量占全國總數的比例接近50%,年產量在1萬噸以下的中小型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0%,行業集中度較低。而新疆工業硅企業投產時間偏晚,以25000kVA和33000kVA的大爐型居多。因此,盡管新疆工業硅企業數量僅占全國的11%,但產量占比達44%。
圖為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量分布情況
我國工業硅供應結構情況
我國工業硅規格較多,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為Si5530,產量最大的則是Si4210(含Si5210、Si4110)。2021年Si5530產量增長40%,與Si4210產量合計占比達到72%;其他如Si4410、Si3303、Si2202等規格供應占比共計28%。因礦石質量和冶煉工藝的不同,工業硅的不同產區有不同的主產規格,且各地所產規格并非一成不變,不同規格的工業硅產量會隨生產技術的進步與原材料的變化而改變。從長期趨勢來看,隨著優質硅石資源的減少,高品位工業硅的產量在逐年減少,如Si1101等規格幾乎將要退出市場。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