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債券市場出現急跌行情,導致部分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凈值遭遇大幅回撤,這也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Wind數據顯示,11月14日,全市場中長期純債基金平均跌幅達到0.29%,11月15日再度下跌0.09%。截至11月16日,銀行理財破凈數量達到1689只,較11月10日上升399只,占比達到4.91%,較10日上升1.14pcts,11月10日后公布凈值的13582只產品中,最近一周有7722只產品錄得負收益,占比達到59.29%。根據普益標準數據,11月10日后公布凈值的現金理財、純固收和“固收+”產品近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相較近6個月和近1年也均有明顯下降。凈值劇烈波動下,不少投資人集中贖回產品,甚至有R2級別(中低風險)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出現無法贖回情況,原因是贖回客戶太多,已觸碰巨額贖回上限。
“11月份以來,債市迎來一輪高位調整,尤其是從上周五以來市場跌幅加大,由于債基凈值快速回撤,部分理財產品遭遇大額贖回,這進一步加快了市場下跌的速度。”方正中期國債期貨分析師牛秋樂分析指出,本輪債市調整既在市場預期之內,又超出市場預期。在經歷了一年半以上的牛市周期后,國債市場已經進入牛市的尾端,交易性資金本身做著隨時撤退的準備。
“近期市場風險偏好轉變是導致市場行情逆轉的主要觸發因素。”牛秋樂表示,近期美元指數與美債收益率大幅走低,刺激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回升。國內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以及支持房地產十六條措施的出臺進一步提振了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在國內金融市場股市相對于債市風險溢價處于歷史高位的情況下,股債資產配置價值開始轉變。“但短期調整幅度顯然超出市場預期和國內經濟基本面條件,我們將其定義為局部性風險事件,預計隨著市場情緒得到釋放,國內政策也會有所調整,債市將重回振蕩行情。”
南華研究院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債券分析師徐晨曦表示,在本輪債市回調中,一些債券基金做出止損操作或應對客戶贖回而大量拋售,造成債券價格大幅下跌,從而導致凈值下跌,投資者悲觀情緒擴大,進一步贖回,基金再拋售,凈值再下跌。起先的下跌是由經濟預期的大幅扭轉引起的,而后的“贖回—被迫拋售—凈值下跌—贖回”是情緒主導的循環。極端情況下,投資者的集中贖回會導致基金資產出現不合理的低價,損害投資者自身的利益。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宏觀分析師表示,部分投資者在遭遇虧損之后選擇贖回固收類基金、理財產品,這導致了廣義基金大量拋售債券,債券的下跌壓力進一步加劇,債市陷入負反饋之中。但央行已經開始增加逆回購凈投放規模,債市的恐慌情緒可能不會持續太久。未來1—2個季度債市博弈或將加劇,基本面預期能否兌現、能否有增量的政策工具落地均是值得博弈的因素,預計基本面的改善速度可能不會很快,債市在大跌之后將進入振蕩階段。

國投安信期貨金融衍生品組組長朱赫表示,11月17日,央行開展13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實現當日凈投放1230億元,意在維護資金面平穩,整體壓力可控。
牛秋樂認為,雖然市場情緒主導了近期行情,但國內經濟數據依然偏弱,國債市場收益率暫不具備大幅上行基礎,在價格跌破年內重要支撐前,國債期貨仍處于區間運行。“建議配置型資金等待市場收益率上行至年內高位時適當建倉,捕捉市場寬幅振蕩期交易超額收益機會。但基于市場估值水平,我們對于中長期債市行情和債基投資仍持相對謹慎看法。”
在徐晨曦看來,這一波贖回潮結束,債基收益會逐漸恢復。債券作為相對穩健的一類資產,仍然是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投資者需要意識到,債券資產的穩健很大程度上在于到期兌付本息,而在沒有到期兌付的時候價格會有波動,尤其是在當前產品凈值化趨勢下,買入后凈值波動,甚至產生虧損都是可能的。在利率已經很低的情況下繼續扎堆投資債券類產品無疑會加劇風險。
朱赫認為,中期來看,經濟回暖勢不可擋。債券市場經過快速風險釋放,將重返基本面定價邏輯。短期避險情緒仍然需要時間消化,但是長期配置價值逐步顯現。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