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是什么年?1929年,究竟發生了什么大事件?
1929年是一個注定載入史冊的年份,它以一場震蕩全球的金融風暴——華爾街大崩盤而聞名。
華爾街大崩盤
1929年10月24日,也被稱為“黑色星期四”,是華爾街大崩盤的開端。當天,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價格暴跌,引發了恐慌性拋售。10月28日,又發生了“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超過13%,導致數百萬美元的損失。
華爾街大崩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過度投機:20世紀20年代,股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導致過度投機和杠桿化。
金融監管不力: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不足,未能阻止操縱和欺詐行為。
經濟失衡:雖然股市繁榮,但許多工業部門卻在苦苦掙扎。
美聯儲的錯誤政策:美聯儲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這抑制了經濟增長并導致股市投機。
大蕭條

華爾街大崩盤引發了大蕭條——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經濟衰退。大蕭條導致數百萬美國人失業、流離失所。它還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毀滅性影響。
國際影響
華爾街大崩盤對其他國家產生了連鎖反應。由于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關鍵參與者,其股市崩盤導致了全球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許多國家實施了貿易保護措施,導致國際貿易減少。
社會影響
大蕭條對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失業和貧困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犯罪、饑餓和無家可歸。它還損害了民眾對政府和經濟體系的信任。
新政
為了應對大蕭條,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于1933年推出了新政。新政包括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改革,旨在幫助恢復經濟穩定和繁榮。
總結
1929年是全球經濟變革的轉折點。華爾街大崩盤和大蕭條是這場變革的關鍵事件,它們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時起,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吸取了教訓,制定了措施以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