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股市暴漲暴跌,讓投資者們度過了刺激的一周,也讓部分無法承擔高風險的投資者猶豫,自己該不該走進這大起大落的股市?
對這類試圖規避風險,又想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除了股市還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嗎?小巴認為,基金投資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基金投資入門與實戰技巧》,作者羅斌具有十多年的股市操盤和基金投資經驗。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基金的挑選與買賣、基金定投、各類基金的投資策略及基金的風險防范等內容,涵蓋到了基金投資的各個方面,是一本非常適合小白的基金入門書籍。
01
了解擁有投資者身份的自己
股神巴菲特曾說:“不熟不做”,指的是在投資過程中,了解是一個必要的環節。這種了解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是投資者對自身的了解,其二則是對基金的了解。
作者認為,投資者若想在基金市場盈利,就必須做好購買前的準備功課。
首先,投資者應合理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將資金按一定的安全比例進行投資,不能影響到日常開支,并能保證家庭的應急需要。比如你有20萬元積蓄,未來6個月家庭的日常開支要5萬元,還有5萬元要應對突發情況,那么你可以拿10萬元去投資基金。
其次,投資者應做好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與股票相比,基金的風險比較低,但這不意味基金投資毫無風險。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基金,三者的投資風險與收益同步呈依次遞增的趨勢,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風險承擔能力進行選擇。
比如你能接受30%以上的虧損,那么就選股票型基金,如果你連10%的虧損也接受不了,那么就選貨幣型、債券型基金。
最后,投資者應對收益有個合理的預期。在股市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些執意等待牛市的人,往往在等待中錯失了抽身的最好時機,他們的利潤也許還不如那些等到30%收益時就拋出的投資者。
02
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
對廣大非專業出身的基民來說,評判基金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因此,直觀而權威的“基金評級”就成為了重要參考手段。
比如和訊、晨星、理柏等基金評級機構,它們按照專業的評價模型對各種基金進行評估,通常來說,評估結果最高為五星,最低為一星。基民只需通過查看基金的星級便可掌握對基金的初步判斷。
不過,基金評級的基礎是過去的績效,因此只能反映基金過去的業績,并無法保證未來的獲利。想要深入了解基金的基民,還是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對基金進行各方面的考察。
比如將基金收益與股票大盤走勢進行比較,將基金收益與其他同類基金的收益進行比較,將基金的當期收益與歷史收益進行比較,還可以將基金收益與自己的預期進行比較。
其次是選擇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與基金經理,作者在書中建議,對基金管理公司的評估應包括基本面、制度面、技術面以及市場面。而對基金經理的挑選,則應基于此人以往的管理業績、從業經驗、投資理念與職業操守等。
03
構建合理的基金投資組合
著名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曾說道:“投資市場變幻莫測,投資者不知道下一個投資機會在哪兒。因此對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是有必要的。”
作者認為,基民在構建基金組合時,應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是與投資目標匹配原則,投資者應充分考量自身的投資需求,利用不同基金來平衡組合的整體風險和收益。
第二是風格配置原則,組合中的基金風格應盡量差異化,防止行業整體衰退時引發的市場暴跌。
第三是分散風險原則,意思是基民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一只或一類基金上。市場的炒作熱點在輪動,每類基金都有虧損和獲利的機會,投資者應將目光投入到基金組合的整體收益上。
一般來說,好的基金組合應該包括核心組合與非核心組合模塊。核心組合中應包含3-4只業績穩定的基金,主要用來維持組合的穩定性。非核心組合中可以買進一些行業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或某類股票基金等,來拓展組合的多元性,以期實現額外創收。
來源:理財筆記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