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網友們需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問題的具體情況,那么關于到網友們需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問題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網友們需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問題相關的信息吧(以下內容來自于網絡非小編所寫,如有侵權請與站長聯系刪除)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什么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職工平均工資”即“社會平均工資”,非“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標準,工資總額是指這些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工資總額內。此外,工資總額統計的是個人稅前工資,并且包括個人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這與打到工資卡里的工資有一定的區別。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怎么算
職工平均工資是指各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表明一定時期內職工工資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主要指標。
計算公式為:職工平均工資=報告期實際支付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由于離崗職工的生活費已不計入工資總額,因此上式的職工平均人數實際上是在崗職工平均人數,式中的職工工資總額也是在崗職工的工資總額。但1997年及以前的職工工資總額包含了離崗職工生活費,而1998年后則不包括。為了與歷史資料可比,職工平均工資可分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離崗職工平均生活費。
根據現行統計制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統計范圍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臺投資經濟單位,包括城鎮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并且,工資總額統計的是本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內。是個人稅前工資,并且包括個人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
2018年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社保查詢網客戶端2018年5月15日電(振西)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該數據表明2017年全國平均工資數據正式出爐,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318元,比上年增長10.0%;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比上年增長6.8%,從分行分析,IT業平均工資水平突破13萬元為最高,連續兩年超過金融業,位列各行業門類首位。
根據最新公布數據企業工資增幅提高是拉動平均工資增長的主要動力。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增長10.0%,企業、事業、機關和其他單位分別拉動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增長5.5、2.7、1.6和0.2個百分點。
來源:萬洲財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