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國債期貨的投資者多多少少都會聽過“327國債期貨”事件,這是我國證券史上付出了慘痛代價的一次事件,當年的場景讓很多老投資者心有余悸,一度被認為是我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始末
“327”是我國較早的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的是1992年發行的、1995年兌付的三年期國庫券。
1992年是我國國債期貨的試驗時期,我國的國債發行比較困難,期貨市場發展也并不活躍。但是經過多次的考察,我國推出了12個期貨品種合約,促進經濟的進步和發展。
后來,為了刺激國債期貨市場,提高國債期貨的活性,我國提高了國債品種的保值補貼,國債期貨的炒作空間提高了。
當時,327國債期貨對應的國庫券的發行量是240億元人民幣,而在1995年的2月23日,上海萬國證券公司作為空方主力在最后的幾分鐘內拋出了面值高達2112億元的1056萬空單,被認為是惡意違規。
這一事件的影響極其惡劣,當時的萬國證券的董事長和總裁雙雙辭職,上證所的總經理也宣布辭職。
但是當時的情境依然讓人心悸,也對我國的期貨市場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國債期貨也因這一事件夭折,327國債期貨給我國的期貨市場帶來了深刻的教育,成為我國證券史上的“巴林事件”。
來源:V策財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