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延續火爆,阿里巴巴午后漲幅超10%,恒生科技指數大漲5%。
2021年以來,數千億資金下香江,場面真是壯觀!
周二,港股也是大漲,恒生指數漲超3%,全交突破3000億港元。
南下資金也異常兇猛,凈買入266億元,再次創下港股通開通以來的單日凈買入歷史記錄。截至1月19日,2021年以來僅僅12個交易日,南向資金凈買入高達1853億港元。
與大漲對應的是,1月19日,工銀瑞信、華泰柏瑞和嘉實旗下3只滬港深互聯網ETF同臺首發。1月18日,華夏恒生互聯網ETF也加入發行大軍。還有,之前市場已有的中概互聯50ETF。3類互聯網指數基金傻傻分不清,有木有?
3類基金都投港股互聯網巨頭,究竟有何區別?港股大火,哪些投資機會值得把握?今天老司基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港股帶火互聯網ETF
周二,港股大漲,在A股市場交易的港股ETF也異常火爆,包括513550港股通50ETF、513090香港證券ETF在內的多只基金出現漲停,其余ETF也是全線大漲。有些產品盤中溢價率一度超過10%,被各路資金買爆。
無獨有偶。新基金發行市場,港股主題基金也是極其火爆。
周二,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159856)、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517050)和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517200)三只互聯網ETF同日首發。周一,華夏恒生互聯網ETF(513330)也重磅開售。
如果算上之前已經有的,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 ETF(513050),當前可投資港股的互聯網ETF就有三大類別了。
南向資金狂買港股,釋放了什么信號呢?老司基認為,當然是港股更香哈。
相對A股而言,港股顯著低估,是全球價值洼地。同時港股有大量A股沒有的稀缺核心資產,尤其是像騰訊、小米、美團等耳熟能詳的互聯網龍頭。伴隨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今年預計還有更多的互聯網新貴在港股上市。截至1月18日,恒生指數市盈率為17倍,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市盈率為14倍,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一定吸引力。當然,港股價值不止在于低估值,更在于新經濟。港股新經濟行業更多分布在互聯網、新消費和生物醫藥,這些行業有大把投資機會。
3類指數基金有何區別?
下面,我們從3類ETF基金跟蹤的指數說起。
1、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
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159856)、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517050)和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517200)三只互聯網ETF是同門師兄弟,跟蹤的都是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
該指數從滬港深三地市場中選取50只流動性較好、市值較大的互聯網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股,以反映滬港深三地市場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具體來看,指數包含美團、騰訊、、、、阿里健康等互聯網龍頭企業,覆蓋了生活服務、社交、游戲、金融服務、醫療等多個賽道。A股成份股38只,占比52.88%,港股成份股12只,占比47.12%。
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覆蓋了滬港深三地市場的互聯網龍頭企業,其十大權重股包括小米集團、美團、騰訊控股、東方財富等。截至1月18日,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合計權重占比為58.32%。
三只ETF的管理費率有所不同。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的管理費和托管費更低一點,分別為0.45%和0.07%;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和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的管理費和托管費一樣,均為0.5%和0.1%。
2、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
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513330)跟蹤的是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是一只QDII基金,也是市場上首只跟蹤該指數的基金產品。
該指數主打互聯網龍頭,如騰訊、阿里、美團、小米、網易等等,涵蓋所有行業歸類為資訊科技業的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不含A股股票。目前指數成分股數量40只,成分股平均總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每只成分股的權重上限為10%。
截至1月19日,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合計權重占比為74.99%,具體包括:小米集團、美團、、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和京東集團等。
3、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
目前來看,除了以上兩大類產品,處在互聯網賽道的還有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 ETF(513050),這是一只QDII基金,跟蹤的指數為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
該指數選取海外交易所上市的50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作為樣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反映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知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機會。該指數近5年的年化收益達23.89%,前十大權重股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等,騰訊控股與阿里巴巴兩只個股合計權重超55%。
下面,老司基把上述3大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來張集體照。
數據顯示,近5年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一枝獨秀,領跑各大指數。截至1月19日,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近5年累計漲幅為200.54%,遠高于其他指數。同期,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累計漲幅為116.5%,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漲幅為42.95%,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幅為48.18%。
最近5年,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表現最弱,離恒生國企指數都沒跑贏。
近5年三大互聯網指數 VS 恒生國企走勢對比圖(截至2021.1.19)
最后,老司基簡單總結一下:
1、各大指數成分股均涵蓋了國內互聯網行業巨頭公司,長期投資這些指數基金能分享中國新經濟發展的紅利;
2、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只能投滬深港通標的股,當前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公司還未納入港股通標的,不能買;另外兩只指數基金為QDII基金,能買港股市場的所有公司,覆蓋面更廣;
3、從港股純度來說,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ETF純度最高,成分股全部為港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指數基金除了港股還包含了A股上市公司,易方達中概互聯50 ETF除了港股還包含了美股上市公司;
4、互聯網行業強者恒強,贏家通吃,頭部互聯網企業都是平臺型公司。比如騰訊的社交,阿里的電商,美團的生活服務,護城河都超級強大。更喜歡龍頭,可以選513050中概互聯網ETF;更喜歡港股純度,可以選513330恒生互聯網ETF;更喜歡均衡風格,可以考慮3只滬港深互聯網ETF。
來源:生活資訊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