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貼現率計算公式是什么
貼現率=[[貼現利息]]/票據面額×100%。
貼現率又稱門檻比率(Europe稱為the refinancing rate,the UK稱為repo rate,the US稱為discount rate),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即為貼現率,它是票據貼現者獲得資金的價格。
常用于票據貼現。
企業所有的應收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用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或借款。
銀行同意時,按一定的利率從票據面值中扣除貼現或借款日到票據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給余額。
貼現率的高低,主要根據金融市場利率來決定。
貼現率是以利率為的:
利率是經濟學、借貸和租賃等融資實務和企業財經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杠桿調節工具和專業名字。
因此,利率有長短期存款利率和長短期貸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會因主體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
利率往往由主體機關為他方確定或借貸雙方商定。
例如,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狀況確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準利率浮動幅度,銀行根據該幅度確定借貸和存款的具體水平(數字),企業和或個人之間借貸由借出方或雙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貼現率通常用于財經預測,企業財經管理和特定融資實務中的測算用字。
例如,用適當的貼現率來預測經濟發展、企業財務成長測算、投資預測與回報測算、資產評估與企業價值評估等等。
貼現率的確定均以相關年金期限和貼現率用途目的等情況以利率為基準調節相關因素(系數)而得,一般由行為單方自行估計確定。
一般貼現率小于市場利率,目的是為了防止銀行利用兩者之差進行牟利。
二、請問每股股息和貼現率
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日貼現率 日貼現率=月貼現率÷30 實際付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 凡是承兌人在異地的,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的期限以及貼現利息的計算應另加3天的劃款時間。
貸款貼息指用于從事微利項目的小額擔保貸款由市財政據實全額貼息,借款人本人貸款期內不支付利息,貼息最長不超過兩年,展期不貼
貼現的利率:在人民銀行現行的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貼現的利率是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
貼現利息的計算:貼現利息是匯票的收款人在票據到期前為獲取票款向貼現銀行支付的利息,計算方式是:貼現利息=貼現金額x貼現率x貼現期限
三、貼現率公式是什么
貼現率(Discount Rate)
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這種貼現率也指再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作擔保,作為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
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
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準備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
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
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舉個例子:
貼現率為10%,明年的100塊在今年年就相當于100*(1-10%)=90塊錢,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說,今年用90塊可以買到的東西相當于明年100塊可以買到的東西
折現率、利率、貼現率和收益率的關系
折現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貼現率,而是收益率。
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利率,是因為:①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
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占用者和使用途徑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資產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關。
②如果將折現率等同于利率,則將問題過于簡單化、片面化了。
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貼現率,是因為:
①兩者計算過程有所不同。
折現率是外加率,是到期后支付利息的比率;而貼現率是內扣率,是預先扣除貼現息后的比率。
② 貼現率主要用于票據承兌貼現之中;而折現率則廣泛應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如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及收益分配等。
四、怎樣用貼現率估值股票
使用現金流貼現分析的實際流程可以被分為四步:
評估未來的現金流:為一些資產評估未來的現金流,比如相對比較容易做到的債券(bond)。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資產的現金流有固定合同保證,除非出現債券發行者拖欠的意外,否則現金流動一定會實現。
但是預測其他類別資產的現金流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其他類別資產的現金流很難被精確評估。
比如說,當聯想公司(Legend)決定要開發新的電腦,它必須先評估研究和開發(R&D)的成本,以及未來的利潤和持續多年的項目周期所需的運營現金流。
在多種項不明朗因素的環境下, 精確評估現金流顯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評估現金流的風險:由于現金流天生的不確定性,只用單一的情況來評估現金流通常是不充分的。
因此我們在評估現金流時還需要去量化風險的數目。
把風險評估納入分析:資產價值的風險影響可以同時從這樣兩個方法來進行分析:
確定性等值(Certainty Equivalent,簡稱CE)法;
風險調整貼現率(Risk-Adjusted Discount Rate,簡稱RADR)法。
在確定性等值法中,預期現金流被削弱,或項目現金流的風險越高,風險調整越低。
在風險調整貼現率中,項目風險越高,貼現率越高。
在具體事件中,風險貼現率將會從兩個來源對風險產生影響:項目現金流的風險(經營風險,Business risk)和項目融資方式產生的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
找到現金流的現存價值:最后一步就是計算現金流的現存價值。
這個步驟告訴我們未來現金流在今天值多少錢。
現金流量貼現法范例
為使大家對現金流量貼現法有更具體的了解,我們假設了一個例子以供參考:
第一部份是計算經折算為現值的公司未來五年現金流,
首先我們將公司每年的現金流折算為現值,即第一年的現金流為¥11.6,經折算后則為¥10.4 (¥11.6 X 0.89)
第二年的折算后現金流則為 ¥10.7 (¥13.5 X 0.80),并將其余的三年現金流折算起來,然之后再將這些現值加起來,便得出 ¥56 (¥10.4+¥10.7+¥11.1+¥11.5+¥11.9),這就是公司未來五年經折算后的現金流價值。
第二部份則是集中計算經折算為現金值的公司未來五年后的剩余價值。
首先我們假設公司經過五年達16%的高速增長,現金流的增長幅度會由16%下調至每年7%,因此公司未來的第六年現金流則為 ¥26.1 (¥24.4 X 1.07),而假設公司其后的現金流保持每年以7%穩步上升,并同時假定我們所要求的回報為每年12%(貼現率),公司剩余價值則可以憑此推算為¥521.4 (¥26.1/(12%-7%)),然后我們再將公司五年后的未來余值折算為現值(Present value),即 ¥295 (¥521.4 X 0.57),便可估算出經折算為現金值的公司未來五年后的剩余價值。
最后,我們將第一及第二部份計算到的現值加起來,便可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為 ¥351 (¥55.6 + ¥295.9),而投資者便可根據此數字,再除以公司已發行的股票數量,便可得出每股的內在價值。
若每股內在價值較市價為高,則投資者可以考慮購入,反之則予以沽售。
五、貼現率如何計算
公式為:貼現率=一般貸款利率/(1+貼現期)×一般貸款利率
假定匯率=8.07,退稅率=13%
如果沒有退稅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稅
退稅收入=8.07*0.13/1.17=0.897元(8.07按全額增值稅來假設)
因此,買該產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轉換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說到了遠期相當于用USD0.889買了現在1USD的產品。
貼現率與利率的關系
貼現率是以利率為基礎的。
來源:生活資訊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