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擔憂越來越大,碳交易市場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之一,中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也備受關注。2017年,中國推出了碳市場試點,目前已經在7省市開展了試點工作。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這一市場。本文將分析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崛起,并討論為什么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其中。
碳交易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確碳交易的概念。碳交易是指在碳排放指標(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溫室氣體)總量限制的基礎上,通過交易碳排放指標實現的一種環保行為。即企業可以通過減少碳排放、清潔能源等方式獲得多余的碳排放指標,然后將其出售給需要更多碳排放指標的企業,從而獲得經濟回報。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崛起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中國政府就開始探討碳交易市場建設的可能性。在2011年時,國家發改委正式頒布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碳交易市場建設的具體措施。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意見,并首次明確了推進碳市場建設的目標。2014年,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市場,但這一市場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的碳交易試點項目中。
直到2017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開展碳市場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兩年內建立國家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同年,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7個城市開始了碳市場的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啟動了面向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碳交易市場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碳交易市場的原因如下:
1. 可以通過參與碳交易市場獲得經濟利益。一些企業通過開展清潔能源、碳排放減排等工作,使自己有多余的碳排放指標,可以將其售出獲得經濟回報。
2. 可以提高企業環保水平。參與碳交易市場有助于推動企業實施低碳計劃,提高自身的環保水平。
3. 可以滿足政府監管需求。參與碳交易市場是企業履行環保義務的一種方式,也是政府對企業環保管理監管的一種手段。
4. 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參與碳交易市場可以提高企業在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形象。
總之,中國碳交易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挑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