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GMO三月備忘錄:敢于不同

    文章來源:點拾投資

    譯者:點拾投資朱昂

    圖片來源:陳彌兒

    GMO是全球聞名的價值投資機構,我們也在最近剛剛分享完GMO的James Montier撰寫的價值投資書籍《Value Invest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t Investment》。今天分享的是,由James Montier撰寫的三月備忘錄:敢于不同。這一份備忘錄中,為大家闡述了為什么逆向投資那么困難,背后的人性以及機構制約成了勇于不同的要害。

    60/40(股債混合)策略不再有效

    今天對于投資者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傳統的60/40股債混合策略,帶來的回報率低得驚人,幾乎接近于0%的水平。比如下調我們看到,這個策略通過60%的標普500指數和40%的美國10年期政府債券,提供的預期回報率極低。假如你把股票估值的均值回歸放進去,這個策略的實在回報率(扣除通脹)在未來十年大約在年化的0%附近。即使你認為估值能夠站住,這個策略提供的回報率也就在3%附近。

    今天使用傳統的60/40股債混合策略,并不符合本杰明.格雷厄姆對于投資的定義:通過謹慎的分析,確保本金安全,提供讓人滿足的回報。今天投資在60/40股債混合搭配,你承擔的風險是幾乎得不到任何回報。當然,上圖同時顯示這個策略在過去10年表現極其優異,這也讓我接下來提供的建議更加讓人難以接受。但是,過去并不代表未來,生存中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就是通過后視鏡來開車。

    可悲的是,通常做準確的事情并不輕易。這在投資中,生存中同樣有效。假如你希望從歷史投資大師中尋求建議,一個常見的主題是,逆向策略。約翰.鄧普頓爵士說過:“除非你做一些和大眾不同的事情,否則幾乎不可能取得超額回報。假如你買入其他人都在買的股票,你得到的回報也和其他人一樣。”約翰.凱恩斯說過“投資的中央思想是,能夠和大眾觀點逆向,假如每個人都同意某個觀點,那么這個投資不可避免的無法帶來有吸引力的回報。”簡樸來說,過去的投資大神,都會建議你勇于不同。

    人性的弱點

    如此簡樸的建議要執行很難,因為人性的弱點和機構化的限制,都強迫我們希望和其他人行為一致。讓我們先從人性的弱點開始。人類首先是一種社會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樣,我們需要被認同,以感覺溫溫和安全。

    Robert Sapolsky在其著作“為什么斑馬不會得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從動物學角度提出了其分析。Sapolsky認為人類和狒狒比較接近。他曾經研究了一組狒狒很長的工夫,這一組狒狒不需要花許多工夫尋覓食物,這讓他們把更多工夫花在對其他人不滿,以及構建復雜的社會層級關系。Sapolsky看見到,在社會層級關系底層的狒狒,會出現體重快速下降,頭發掉落,以至大腦結構發生變化的特征。同樣的現象,我們能從面臨社會壓力的人類身上看到。

    在195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Solomon Asch做過一個關于人類被認同的試驗。這個試驗中,他會詢問參與者,下面這張圖里面的三條線,哪一條離開另外顯示的線更近。這看上去并不是一個難題。但是Asch會在參與者里面安排內線,房間里的其他人并不明白這個人是內線。這個內線會先說出錯誤的答案,房間里的其他人也會跟隨說出這個錯誤答案。

    或許你會說,1950年代的試驗,在今天是不是也有效?由于我們大腦的構成是通過長工夫的進化而來,70年的工夫在這個過程中什么都不是。

    同樣,還有其他試驗從反面來驗證這個觀點,當我們被社會拋棄,我們會有什么感覺?有人做過一個三人傳球的試驗。三個人原本互相傳球。然后忽然之間,其中的兩個人彼此之前傳球,把另一個人拋下。這時分這個被拋棄人的大腦反應,和我們接受身材上的痛苦是一樣的。

    我們人類的大腦安裝了按下和拉起的按鈕,前者會從與眾不同中得到痛苦,后者需要歸屬感。逆向策略,是很反人性的。

    GMO三月備忘錄:敢于不同

    機構化的制約

    我們生存在一個布滿職業風險的社會,凱恩斯曾經說過:“和大眾不同的行為,很輕易被批評。那么這時分,假如你勝利了,僅僅對你的眼光得到確認。但是假如你不勝利(即使是短期的),那么大概率你并不會被多少人可憐。世界的聰明告訴我們,寧愿和大家一樣失利,也不要通過不同,獲得勝利。

    與眾不同不僅僅會帶給你接近于生理上的痛苦,還會導致你被解雇。這也是為什么,很少人敢與眾不同。

    今天要能夠不同

    我們輕微看下圖,就能發現美國股票對于全球股票取得了巨大的超額收益。目前美國股票對應的估值接近30倍,而全球其他國家股票的股災在16倍,新興市場更是只有13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景?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美股的超額收益,都能夠用估值擴張或者股票回購來解釋,而非基本面因素。我多次寫過這種估值擴張和股票回購作為超額收益的來源,是十分不可靠也不持續的。在這里就不再多闡述。

    從估值的角度出發,和市場不同十分簡樸:持有非美國的股票,特殊是持有新興市場股票,目前的估值已經讓我能夠感覺到貪婪。我認為13倍左右的股災十分有吸引力。上一次讓我感到如此貪婪的時分,還是在2011年末的歐洲股票。當時在10月份和持有人的電話會中,我認為歐洲股票是不言而喻的便宜。我用下面這張表來闡述,假如用13倍的股災來買,意味著什么。我很興奮的告訴你,上一次我對歐洲股票感到如此吸引力的時分,之后歐洲股票回報了108%,年化收益率在9.5%。

    你可以做得更好

    對于那些能夠擁抱痛苦,沒有職業風險的人來說,你們可以做得更好。在過去幾年,新興市場價值股大幅跑輸了新興市場的成長股。

    通過我的同事Simon Harris和John Pease的框架,我們發現2012年以來價值股跑輸的原因和基本面毫無關系。更多的還是估值層面的因素。

    從下面這張圖看到新興市場價值和成長股的方差在擴大。新興市場價值股的估值只有9倍,極其有吸引力。這是不是意味著價值股不能跌了?顯然不是。但是這一定對于長期投資是有利的。

    賽斯卡拉曼說過:嘗試擇時,等候市場完全見底是十分誘惑人的,但是這個策略長期看是有嚴峻缺陷。歷史上看,底部的成交量很少,而底部反彈的速度很快。所以投資者應當知道,在事情變好之前,他們會變得更壞。

    總結來說,我們人性的弱點和機構的制約都讓我們很難和市場不同。但是長期回報的要害,就是要戰勝勇于不同的阻力。今天,這意味著減少對于美國股票的持倉,買入新興市場的價值股。

    來源:雪球-少數派投資

    本文名稱:《GMO三月備忘錄:敢于不同》
    本文鏈接:http://www.szyhbw.com/gu/250963.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 依依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