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記性不太好,年份久了的事經常不記得。唯有中學學過一篇課文,印象非常深入,標題就叫"金喇叭"。
故事好像是從馬克吐溫(或其他什么人)寫的小說改編的,意思是一群人決定公共的事務,采用一人一支喇叭、大家競相吹喇叭的方式作為表決方式,哪個意見擁護的喇叭聲響響,就采用哪個意見。結果,有個富人耍智慧,整了個金喇叭,聲響特殊嘹亮,因此就經常按富人的意見形成決議。
馬克吐溫的意思很知道,他是在諷刺美麗國破立提可制度的虛偽和不公平,認為在那個制度下,富人有錢,喇叭就貴、聲響就響,最終決議就偏向富人。
我那個時分大概十幾郎當歲,心靈非常稚嫩,布滿了正義感,讀罷覺得這種憑借財富優勢、壓迫窮人、謀取更多利益的做法非常可恥,于是,“幼小的心靈埋下了”對美麗國制度的鄙視。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
伴著年齡見長,生存閱歷增加,磕磕碰碰多了,社會上各式各樣的奇聞趣事也見得多了。有一天晚上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這篇課文,稍一思肘,一下子顛覆了幾十年的熟悉。我覺得馬克吐溫可能是位相公,始終生存在陽光、沙灘、棕櫚樹下,走的地方肯定很少、見識也不多。
就說課本上那個例子吧,也許真的是不公平,但是,那只能算規矩雖然有點漏洞,但放開視線看,這個規矩:
總還答應窮人弄個破喇叭吹出響聲吧?

總沒有人扼住別人的脖子不讓出聲吧?
總沒有人截住別人的聲響、確定順耳了再播放出去吧?
總不會因聲響與主流不同而弄去FBI喝咖啡吧?
……
只能說,馬克吐溫先生,你太嫩了,見識真實太少。
$招商銀行(SH600036)$$SOHO中國(00410)$$新東方在線(01797)$
來源:雪球-幾千越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