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不同的股票分析軟件,內外盤的數值會不一樣的?
親愛的朋友 你知道在所有的股票交易軟件他都是圍繞交易所的集合競價展開的,也就是大家在一起吃一個蛋糕,但是你要知道在網絡時代網絡數度的快慢是不一定的,也就決定了每個不同的交易所的交易軟件給股民提供的信息就有一定的差別,但是這中差別是很小的。其他都是不會存在的。謝謝!
二、股票技術指標中的內外盤是什么意思
這個是由內、外盤的統計方法產生的,因為這個數據是由各個軟件根據實時接收的成交數據統計的結果,而不是上海、深圳交易所直接提供的原始盤口數據,由于網絡傳輸的快慢等各方面的原因,會造成誤差,但是基本不影響判斷。
三、證券股票中內外盤各代表什么
1,所謂內盤就是股票在買入價成交,成交價為申買價,說明拋盤比較踴躍。成交價在買入價叫內盤。當成交價在買入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內盤累計數量中 ,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強拋賣出股票。 2,外盤就是股票的買家以賣家的賣出價而買入成交,成交價為申賣價,說明買盤比較積極。當成交價在賣出價時,將成交數量加入外盤累計數量中,當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這時股票有股價上漲趨勢。外盤是以賣方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通常在國內股票軟件中,紅色數字表示外盤。
四、外盤+內盤=成交量,但外盤跟內盤又經常數量不一樣,我不懂?
呵呵,問題關鍵在于對內外盤的認定,實際上肯定是有買有賣才能成交的,但是內外盤區分的買賣主動性以高于或者等于賣1的價格成交,都是主動買,也就是外盤了而以低于或者等于買1的價格成交,就是主動賣,也就是內盤了區分是在主動性上,是個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

五、股票技術指標中的內外盤是什么意思
內盤:是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在實盤買賣中,賣方主動以低于或等于當前買一的價格掛單賣出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空方的總體實力。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在實盤買賣中,買方主動以高于或等于當前賣一的價格掛單買入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多方的總體實力。拓展資料:委比是所有要買入的量與要賣出的量的比,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不是已成交的。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委比”的取值范圍從-100%至+100%。若“委比”為正值,說明場內買盤較強,且數值越大,買盤就越強勁。反之,若“委比”為負值,則說明市道較弱。 為及時反映場內的即時買賣盤強弱情況,“委買手數”是指即時向下三檔的委托買入的總手數,“委賣手數”是指即時向上三檔的委托賣出總手數。如:某股即時最高 買入委托報價及委托量為15.00元130手,向下兩檔分別為14.99元150手、14.98元205手;最低賣出委托報價及委托量分別為15.01元270手,向上兩檔分別為15.02元475手。百度百科_內外盤
六、為什么我的兩個股票軟件顯示出的內外盤和內外比完全是不一樣的。 這里說的是完全不一樣,不要和我說有什
用大智慧,通達信,飛狐等股票軟件觀察同一只股票發現內盤外盤都不一樣,按理說應該是一樣的才對啊,怎么會有出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交易所成交數據是沒有買賣盤的,而所謂的買賣盤都是軟件公司自己進行分析,然后加以注明的,所以不同的軟件系統基本都會不一樣,因為他們采集數據的方法不一樣,你可以看下,有的軟件里面某比成交沒有注明買賣的,而有的就注明了,那總數肯定不一樣了,因為有的沒有判別出來就不做處理,有些軟件就可以判別。但是準確性我不肯定,因為不是交易所數據。
七、內盤數值比外盤數值大這說明了什么?
在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委托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托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分析時,由于賣方成交的委托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愿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
以上就是有關為什么股票內外盤的數值不一樣的詳細內容...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