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財經報道的投資者以及尤其是關注股市投資的投資者經常會看到限售股上市的消息。對于很多上市公司來說,這些限售股的來源主要是當初成立的時候合伙人擁有的股份,這些股份的價格非常的高。在公司上市之后就是變成限售股,在一定的時間之后就可以變為流通股,可以實現了在二級市場交易的目的。
限售股上市也和之前聽到過的“大小非”市有關的,在之前進行股權分置的時候出現的,小非是持有公司股份在5%之下的股東;大非則是在5%之上。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之前有分享過,可以去復習一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制度存在,很多的股票已經實現了全流通,而實現上市流通之后是進行減持、增持等就要看股東自己的意愿了。
對于限售上市之后股東進行什么操作的因素要看現在股市處于什么行情之中,是在牛市還是熊市之中,牛市中可能出現持有、增持的局面,而在熊市中則是會出現了拋售的操作。另外就是看著一類股東是什么類型,看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還是其他股東,這些決定了這些股東對于股票的負責程度。最后還可以看現在是從目前公司中的現金的狀況,是不是能夠實現正常的流通。這里就是要明白這一名詞和股東減持不是一回事的。具體在股市中的時候還要根據現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股票價格以及減持新規來確定。
在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的公司,比如一些問題股、績差股,另外還有一些上市不久就出現了業績變臉的公司,都需要警惕器限售股上市帶來的拋壓,對于市場股價是一種利空的影響。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對于公司經營不夠用心,往往是想通過解禁套現。

一些較好的公司即使實現了上市流通,股東也會因為公司的發展潛力而選擇不進行減持,保持自己低廉成本的優勢,繼續看好自家公司。
目前實行的減持新規上,也降低了現在股東減持對于股票的影響,延長了減持周期。不過具體還要看現在股票的具體走勢來確定,前期上漲過的股票很容易出現減持風險;前期下跌的則是風險較為緩和。
來源:贏家財富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