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勇 I 北京報道
“鵝蛋、鴨蛋、鵪鶉蛋,我們也要上市。”聽聞雞蛋期貨獲批上市的消息后,有網友如是調侃。
9月27日,中國證監會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上市雞蛋期貨合約,大商所透露將適時掛牌交易。截至發稿時,記者并未能從大商所獲悉雞蛋期貨上市交易的確切時間表。
但這一消息卻引發了現貨市場熱議,更引發了資金對相關概念股的熱炒。
不過也有期貨業人士向記者表達了擔憂,雞蛋本身不具有大宗商品屬性,雞蛋能否適應期貨交易需要打問號。一些投資人士則以美國、日本為例,這兩國也曾上市雞蛋期貨,但目前均已摘牌。中國的雞蛋期貨能走多遠也不確定。
對于業界的上述擔憂,大商所回復《中國經濟周刊》稱,美國雞蛋期貨退市是美國雞蛋市場發展趨于平穩從而不需要期貨工具避險的結果,但目前,我國雞蛋價格波動頻繁,雞蛋產業較為散亂。上市雞蛋期貨有助于推廣雞蛋行業標準,幫助相關企業規避風險,提升雞蛋產業整體水平,使其向規模化發展。
由于雞蛋期貨的投資門檻較低,全民“炒”雞蛋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相較于已走入歷史的美國和日本的雞蛋期貨,中國的雞蛋期貨又能走多遠?
雞蛋經銷商正學炒期貨
在全國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禽蛋交易廳,有60多家經銷商在此銷售雞蛋,市場火熱。新發地市場的雞蛋銷售周期一般為2~4天。由于銷售周期短,雞蛋價格每天變動頻繁,經銷商時不時會出現虧損。
一家銷售規模較大的雞蛋經銷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她所在的店面每天雞蛋銷售額在5萬元左右,銷售雞蛋在1萬斤到1.5萬斤之間。她告訴記者,雞蛋的進貨渠道是北京周邊的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進貨的價格在發貨前已經確定。而自己店面銷售雞蛋的價格則根據當天的市場行情來確定。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9月29日,雞蛋銷售價格是3.92元每斤,而在9月27日,其雞蛋的進貨價格是4元每斤,這樣按銷售1.5萬斤計算,其要虧損1200元左右,再加上運輸及儲存的損耗,損失更甚。
“市場價格低于進貨價格時,不賣還不行,誰知道后面還會不會跌呢,而且雞蛋講究新鮮。”店主嘟囔著抱怨道。
上述店主的遭遇并不是孤例,由于雞蛋價格的頻繁變動,雞蛋經銷商及背后的蛋雞養殖企業極易遭受損失。
《中國經濟周刊》從新發地市場獲得的行情信息顯示,9月初,雞蛋批發的平均價是4.83元/斤,9月末是3.92元/斤,一個月價格就下降18.84%。
“9月雞蛋價格開始下降,而且下降的勢頭一發不可收拾,到月末都沒有出現止跌企穩的跡象,養雞場的經營狀況重新陷入虧損的邊緣。”新發地市場行情分析人士表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市雞蛋期貨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雞蛋價格體系,健全雞蛋價格形成機制,有助于雞蛋市場的平穩運行,同時為雞蛋生產、貿易和消費企業提供必要的避險工具,推進雞蛋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促進現貨企業的穩健發展。
上述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前幾天他們老板拿了一本關于期貨方面的書讓自己學習,說是期貨公司人員過來推薦雞蛋期貨給的書。顯然雞蛋期貨的推出,已經得到農產品經銷商們的關注。
“炒”雞蛋仍存隱憂
根據大商所公布的雞蛋期貨合約草案,其交易單位是5噸(1萬斤)每手,最低交易保證金是合約價值的5%。以雞蛋每斤4元計算,一手合約的價值為4萬元,以最低交易保證金計算,意味著一手雞蛋期貨合約只需要2000元。

“2000元,相對于動輒需要幾十萬資金才能參與的股指期貨來說,門檻確實很低。監管層及交易所希望通過低門檻吸引更多交易量。”北京一家期貨公司的農業分析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另一家大型期貨公司的高層則認為,雞蛋期貨很難成為交易活躍的期貨品種,雞蛋不具有大宗商品易流轉、儲存的特點。
“雞蛋對品質的要求很高,不同品質的雞蛋價格也會出現差異,國外根據雞蛋的品質進行分級銷售,而我們不是這樣。雖然交易所已經對交割的質量標準進行細化,但是這并非等同于國家標準,在交割時恐怕仍會引起爭論。”上述期貨公司高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論及雞蛋期貨的投資功能,這位人士更加不樂觀。她表示,作為投資人如果到期獲得巨量雞蛋實物,由于雞蛋不易保存,而且不容易處理掉,也吃不完,砸在手里會很難處理。
而資本市場的資金則更加敏感。雞蛋概念股羅牛山(.SZ)、雛鷹農牧(.SZ)自9月27日至10月15日分別上漲13.46%和11.81%。
針對雞蛋概念股的炒作,前述期貨公司的農業分析師則認為,盡管上市公司本身是雞蛋產業鏈的上下游,開展雞蛋期貨業務,將有助于公司避險甚至獲得更佳收益,但現在,雞蛋期貨的推出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大效益還很難說。
這一說法亦得到上市公司的印證。
羅牛山董秘辦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主要是參股子公司生產雞蛋,上市公司本身不生產雞蛋。目前,在雞蛋期貨正式上市后,公司會不會參與雞蛋期貨還不清楚。不過這位人士認為,以參股子公司生產雞蛋的量來看,還沒到需要以期貨來避險的地步。
雛鷹農牧的人士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公司還沒有參與雞蛋期貨的意向。另一家被熱炒的民和股份(.SZ)董秘辦人士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其公司主要生產肉雞,并不生產蛋雞,對市場炒作自己也很奇怪。
能走多遠?
美國的雞蛋期貨,在1919年開始掛牌交易,交易至1982年時退市;日本的雞蛋期貨,在2004年正式上市交易,但交易至2010年,由于交易量萎縮便被迫摘牌。雞蛋期貨的壽命似乎越來越短,中國的雞蛋期貨又能走多遠?
一位大商所高層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大商所在設計雞蛋期貨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目前中國雞蛋市場的發展階段。
他解釋稱,美國在20世紀初,雞蛋市場價格非常不穩定,隨后美國推出雞蛋期貨。初期雞蛋期貨交易非常活躍,在頂峰時,成為美國三大期貨交易品種之一。而到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雞蛋生產進一步集中,只有200家雞蛋生產企業,集中化高。養殖場直接向超市供貨,減少了中間環節以及價格波動,雞蛋價格趨向穩定及可預測性。
“隨著價格波動的平抑,期貨的套期保值需求自然降低了,直至最后雞蛋期貨退市。”這位高層人士認為,目前中國雞蛋市場的情況遠遠達不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高度集中時代,現在推出雞蛋期貨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在2010年,我國蛋雞存欄量500只以上的企業占81%,100萬只雞以上的企業占30%。而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100萬只雞以上規模的企業占87%。
上述高層人士說,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需要雞蛋期貨。“不是說國際上沒了,中國就不需要了。像美國很多大宗商品品種,需要推出期貨時就推出來,不需要時就摘牌。每一個期貨品種有自然的生命周期,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也許,中國雞蛋市場日趨規模化集中,雞蛋價格日趨穩定時,就是雞蛋期貨完成使命之日。
本文源于網絡整編,如有不妥,請聯系站長刪除處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