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國債期貨各品種主力合約全線上漲。截至下午收盤,十年期主力合約漲0.11%;五年期主力合約漲0.08%;二年期主力合約漲0.03%。
今日央行公開市場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數據顯示,今日100億元逆回購和7000億元MLF到期。
上周債市的做多情緒明顯降溫,似乎出現轉向的跡象,五個交易日內有四天收跌,上周一,10年期合約大幅跳水0.51%,基本吐出此前漲幅。現券方面,截至上周五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為2.88%,較一周前上行超過7bp。
盡管資金面邊際收緊,但2.2%上下的短端資金利率并不算很高,交易所與銀行間的質押回購利差也處于正常水平,并不存在流動性傳導不暢的問題。分析認為,情緒變化的根源主要源于貨幣政策的相對穩定以及專項債發行節奏逐漸明朗化。
關注通脹,重視公開信號,并且放下對于全面降息的過度猜想。央行此前發布了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分析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重點關注:
首先,不難注意到本次報告中給到通脹的篇幅比之前增加許多,并且新增“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這一描述,用一個專欄來描述貨幣與通脹的關系,種種跡象說明央行對于通脹形勢的關注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對于目前通脹形勢監管層依舊認為在可控范圍內,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這與市場的預期基本一致。

事實上,今年以來,即便是“再通脹交易”這一概念活躍在權益、商品市場的階段,債市的反應也是相對平淡的。但從最新的物價數據來看,7月核心CPI的明顯抬升與PPI易上難下的趨勢如果在未來形成合力,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通脹的影響。
央行的預期管理機制全年12個月全覆蓋,逐月闡明貨幣政策立場,釋放貨幣政策信號。今年以來,不論是公開市場連續的“地量操作”,還是每月月中MLF的定期續作,都是預期管理機制的體現,需要對央行的“言行一致”更加重視。
短期來看,在MLF到期續作以及7月經濟數據出爐后,市場短期缺少基本面觀測窗口,龐大的供給壓力之下,空頭將會繼續占據主動
溫馨提示:跌出新紀錄低位,生豬期貨開啟二次探底模式!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
本文源于網絡整編,如有不妥,請聯系站長刪除處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