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信用卡年費為5元/年,不過需要注重的是,這個年費并不是固定的,有的銀行會根據持卡人的生產情景進行調整,比如某個月生產金額超過5000元,那么么每個月的年費就會漲到1元/年。當然,假如你的信用卡額度不高,也可以挑選分期還款,這樣也能省下一筆年費。總而言之,信用卡的年費不管是多少,都是需要支付的,所以大家肯定要合理運用信用卡,千萬不要逾期。
“12月辦理分期還款,手續費2.5折,分期資格實時測評為準”
“辦理12期以上分期,手續費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3.96%”
從去年年底開始,不少銀行均通過短信、App提醒持卡人,信用卡賬單分期正在打“骨折”,年化利率都不超4%,與尋常情景相比,活動力度不小。
據移動支付網不完全了解,至少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等,均已給出類似的活動優惠。以建設銀行為例,一筆近21000元的賬單分期,12期手續費總額只要453.6元,每期37.8元。招商銀行在分期24期的情景下,利率水平也與之相稱。信用卡正常用卡的情景基本等于“生產貸”,而這個收費水平在生產金融領域可以說“十分劃算”。
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信用卡分期賬單
首先,推出賬單分期打折活動是商業銀行信用卡運營的常規手段。而近年來,商業銀行在生產旺季推出的賬單分期類優惠往往備受歡迎。伴著各地陸續放開,生產需求將被逐步釋放,良性合理的信用卡分期將釋放肯定的生產額度。用相對低的額外成本,對于短期內有大額生產的持卡人來說很劃算,也是一種成熟的用卡方式。當然分期挑選也需要量力而行,不能抱著“應辦盡辦”的心態。
其次,經歷三年的疫情沖擊,不少人面臨失業、資金流斷裂、資金周轉緊張等一系列問題,節流、借貸成了大多人暫時緩解經濟困境的挑選。從整個社會面來看,生產貸領域不合適始終維持高昂利息水平。推行力度更大的信用卡分期活動,更符合當前環境所需。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化整為零也是個預控風險的有效手段。
第三,在信用卡存量競爭的時期,銀行需要不斷創新,來滿意持卡人多元化的用卡需求。在此前,銀行可能更看重發卡量、流通卡量等指標,對應的營銷策略更多在拉新戶、刷卡積分、返現回饋等等方面的比拼。如今銀行也更在意在后續服務的跟上,便頻頻于賬單還款優惠上做文章。

除此以外,銀行此番集體通過大力的優惠活動吸引分期賬單厚度,其中還有一個變量: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正在調整為“分期利息”。
2022年7月,《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13號,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出臺,文件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用卡業務經營理念粗放、服務意識不強、風險管控不到位、損害客戶利益等行為做出明確規范,還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規范息費收取,加強生產者權益保護。
《通知》對加強信用卡分期業務規范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分期付款手續費”調整為“分期付款利息”正是落實監管要求,更好保護信用卡用戶合法權益的表現。在這之后,多家銀行便公布將“改費為息”。
11月18日,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示意,2023年1月7日起,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將調整為“分期利息”,“分期手續費率”相應調整為“分期利率”,分期利息計收規則不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了類似公告。雖然從銀行發布的公告來看,只是名稱的變更,不會影響到還款的規則。但本身作為貸款,調整將讓其收費更加透明了。
另一方面,手續費改成利息,在銀行的業務核算方面也會更明晰。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和業務構成都是以傳統的存貸差為主,業務結構比較單一,因此業務創新也不足。而由于金融市場的漸序開放,證券、信托、公募私募基金等非銀行機構的長足發展,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相繼迎來發展春天,都對銀行業產生肯定沖擊。
因此這些年里,海內商業銀行也有進行經營業務上的創新和盈利上整體模式上的轉變,比如擴大非利息業務。許多商業銀行積極增加非息收入和手續費傭金收入,以升高利息收入份額。這多少表明在傳統業務存貸利差收窄的不利條件下,商業銀行將從多渠道掘金來創新業務,非利息收入也會成為商業銀行盈利的突破口。
對不少海內商業銀行來說,信用卡業務和支付結算業務都是兩大主要非利息收入來源。而伴著信用卡分期業務的“改費為息”,信用卡為銀行所帶來的非利息收入比例或將發生不小的改變。而2022年年底時,天然就是信用卡分期業務以“手續費”口徑“沖量”的最后時代。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