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搜索引擎。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生產者正在尋覓一種新的購物方式,即通過網絡直接下單。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正在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化自己的產品,以迎合中國生產者的需求。“我們認為,這種趨勢將繼承下去,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官張勇示意,他相信中國的零售業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理財產品收益到底來自哪里?想弄清晰理財收益的
按照投資各類資產的比例和投資性質不同,一般可將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權益類理財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混合類理財產品。
“清湯底料”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且要求這類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固定收益類資產主要包括銀行定期存款、國債、企業債、可轉債等,這類資產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具備到期還本付息。根據產品說明書投資范圍約定,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可能會投資不超過20%的權益類資產。
從收益性質上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屬于凈值型理財,即“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以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的債券資產為例,收益
也就是說,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也存在風險,但風險相對其他資產類別較小,投資風格較為穩健,通過嚴格的風控措施與分散化投資,能夠進一步控制投資搭配風險,減少產品凈值波動,可作為資產配置的“壓艙石”,保障投資搭配勝率。
在銀行內部風險評級中,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一般為低風險和中低風險,合適穩健型及以上的投資者,收益相對穩定,在肯定范圍內小幅浮動,顯得“口味”比較清淡。
“麻辣底料”之權益類理財產品
權益類理財產品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權益類資產主要有股票(包含A股、北交所、科創板、港股及美股等),股票的漲漲跌跌是習以為常,因此權益類產品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同時風險也更大。目前銀行理財發行的權益類產品主要包括指數增強型、主動投資型,以及投資于權益類基金的FOF等細分類型。
權益類理財產品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以我國主要大盤指數滬深300和中盤指數中證500為例,滬深300指數自2002年1月建立以來,截至2020年10月末復合年化回報為7.45%;中證500自2005年1月建立以來,截至2020年10月末復合年化回報為11.39%。

綜合來看,權益類資產的平均年化回報在9%-10%左右。在銀行內部風險評級中,權益類理財產品多處于第四、第五個層級,合適激進或進取型投資者,收益率波瀾起伏,顯得“口味”辛辣刺激。
“番茄底料”之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投資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類包括各類大宗實物商品,衍生品包括期貨、期權、互換等,而之所以叫衍生品是因為產品的價格衍生于另外一種資產的價格表現,假如該衍生品依靠于商品則是商品衍生品,依靠于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則被稱為金融衍生品。
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呈現各異,有的可能具有高波動性、高杠桿等特點,比如投資于某些商品期貨的產品,但也有低波動、收益相對穩定的,比如采用對沖等方式使得產品整體波動較小。投資者可以拿出10%-15%的閑置資金投資商品與金融衍生品理財,博取高額收益,增厚收益率。
當然,由于這部分資金量較少,即使由于其高風險而出現肯定的虧損,也在可承受范圍之內。當然,還可以反向操作對沖風險,使用衍生工具與現貨基礎資產進行風險對沖,用較低的成本靈活調節倉位,完成保本套利和套期保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因組合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顯得“口味”豐富。
“大雜燴”之混合類理財產品
混合類理財產品有些“大雜燴”的味道,假如某類產品同時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或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均未達到80%,就屬于混合類理財產品。
混合類理財沒有投資比例限制,靈活自由,不僅可以配置多種資產,完成各種不同水平的收益率,不再依靠單一市場,還可以隨時調整策略,改變投資的主攻方向,穿越各類市場的牛熊,完成市場輪動,嚴控最大回撤和波動率。
由于沒有主要投資于某一類資產,不同資產的組合也會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征,比如可以投資部分權益資產,再通過衍生品對沖部分風險,或者部分靠固收打底,部分用權益資產去沖擊可能的高收益等等,顯得“口味”復雜多變。
理財收益就像火鍋,理財產品就像食材,“口味”因食材而變,但好吃的要害還得看大廚,招商銀行擁有眾多經驗豐富的大廚和各種各樣的食材,為理財收益注入安全、可靠的靈魂。
(本文文字版權屬招商銀行所有。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