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衛東,在市場中交易的人都知道,這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超級牛散,資金體量達到百億級別。
而鮮有人知的是,葛衛東出身于農村,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完完全全是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現在。
據悉,其初始資金只有幾萬元,最早玩的是期貨,也曾經虧得褲衩子都沒有了。
那么葛衛東憑什么能夠從一個小散進階為超級牛散呢?
他的故事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呢?
葛衛東,1970年生,貴州貴陽人,出生山區偏遠農村,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小時候的葛衛東就非常愛思考,蟲子為什么會飛,田里的青蛙為什么會叫等等。
由于愛思考,腦子比一般人轉得快,葛衛東在學習成績上遠超班里其他同學。
他所在的農村,好幾年沒有出過大學生了,他的優異成績讓全村人看到了希望。
果然,如大家所料,1988年他成功考上了西南地區最好的大學——四川大學.
在選專業的時候,他對于專業一竅不通,只是想賺錢,于是就選了經濟系,經濟經濟,學經濟應該能夠賺大錢吧。
1992年,他從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貴州糧油進出口公司工作,這份工作需要經常調研糧油等期貨的情況,因此他在工作期間積累了大量的期貨經驗。
那個時候,中國期貨市場才剛剛建立沒多久,市場制度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同事經常接觸到期貨,難免自己也偶爾會玩玩,鉆鉆小空子。
有的同事一夜暴富,也有的同事輸光了好幾年的薪資。這刺激著葛衛東的神經,自己學經濟就是為了賺大錢,在糧油公司雖然穩定,一個月能夠拿100左右,但是發大財肯定是無望了。
漸漸地他有了進軍期貨的想法,搏一搏,說不定單車變摩托呢?
他是四川大學經濟系的畢業生,本身學習了大量的經濟學理論,加上其工作中常常與期貨打交道,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
他并沒有馬上開設期貨賬戶,而是首先觀察了一下市場行情。等到他熟悉的產品期貨出現較為確定的趨勢之后,他才去期貨公司開了一個賬戶,進行實盤交易。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他幾乎百戰百勝,每個交易日都能夠賺到幾十元錢,那個時候的幾十元可是大多數人半個月的工資。
幾個月之后,他的本金就翻了兩三倍,這讓他一下子就迷失了自己,感覺自己就是“期貨之神”。
要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這個道理大家都懂,葛衛東感覺自己水平已經到了,開始加大籌碼,頻繁地滿倉交易。
越來越急功近利的他,多次因錯誤的操作損失慘重,頻繁的短線交易不僅將前期的利潤全部虧光,連本金都快虧完了。
這個時候的他,卻絲毫沒有冷靜下來,認為時時刻刻都有機會,交易次數更加頻繁,有的時候一天操作好幾次。
就這樣,葛衛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爆倉,這讓他好幾個月都沒有緩過來。
偶然間,他聽同事說,綠豆期貨正在走牛,相比之間的價格已經漲了3倍多。他趕緊去查看綠豆行情,機會終于要來了,他不是要買多,而是要買空。憑借著他的經驗,綠豆這一波行情只是曇花一現,終究要回落的。
這一次,他沒有著急,而是慢慢等待,只見綠豆果然如期所料,幾次沖高回落,都沒能突破新高。看到機會來了,他果斷入場,不過,有了上一次的教訓之后,他只進了5成倉,也設置了止損線。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綠豆期貨狂瀉不止。憑借著這次的操作,葛衛東賺了3000元,這是一般人三四年的工資。
拿到收益后,他給全家人都買了新衣服,還買了一臺冰箱回家,成為了村里少有的幾個擁有冰箱的家庭。
他越發感覺到自己天生就是做投資的,這也為他后來辭職埋下了伏筆。
自從從期貨市場嘗到甜頭之后,他又開始膨脹了,自以為已經掌握了期貨市場的規律。
這一年,大豆期貨走牛,價格不斷攀升,他認為上漲趨勢已經確定,就全倉進入到大豆期貨中。
買入之后,大豆卻開始了震蕩行情,這時的他還抱有一絲幻想,認為是空中加油,后面會繼續上漲的。
沒想到第二天,商品交易所的一則消息徹底打破了大豆泡沫:我國和美國簽訂了600萬噸的大豆進口合同。大豆直接低開60多個點,葛衛東連出逃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強制平倉了。

葛衛東遭遇了人生中第二次爆倉,也是最后一次。
經歷了兩次爆倉之后的葛衛東認識到,打敗他的不是市場,而是自己,是自己的貪婪和不夠自律,是自己不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不能夠及時止損、不能夠控制好倉位。
1999年,葛衛東經過多次思考之后,決定全職炒期貨,家里人都勸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更重要。
但是葛衛東覺得,外面更廣闊的天地才是屬于他的,他是天生做投資的料,如果不去闖一闖,他將會后悔終生。
辭職之后,他來到了上海,在這里,他將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讓美國華爾街都為之顫抖。
到了上海之后,他并沒有急著去開賬戶交易,自從他找到自己失敗的教訓之后,就一直想法子去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自律,不能夠知行合一。
這兩大缺點是交易大忌,當年的美國交易之王利弗莫爾,年輕的時候富可敵國,可是老了卻因為一次情緒交易斷送了全部財產,而后開槍自殺。
所以,他必須要吸取經驗,在做到極度自律之前,再也不進入市場。
可是如何做到極度自律呢?這難倒了他。偶然間的一次和朋友談話給了他啟發,朋友說自己最近變胖了想要減肥,但是沒有人監督他跑步,自己也就不想跑了。
對呀,是不是可以找一個人監督自己的交易呢?這顯然不合理。于是他想到了找人交易,也就是自己將交易計劃提前制定好,然后雇傭一個交易員執行計劃。
后來,他也是這樣做的,他找到了一個待業在家的女孩,跟女孩談好薪資之后,每天由女孩來執行相關的操作,這讓他避免了很多的情緒操作。賬戶的資金隨著行情大好,一天天變多。
隨著對市場的理解加深,他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交易體系。
憑借著超強的自律以及嚴格按照自己的操作體系進行交易,葛衛東實現了穩定盈利,年化收益達到100%以上。
期貨不僅可以做多還可以做空,葛衛東集中精力專門研究自己熟悉的品種,加上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在低點做多,在高點做空,反復獲利,加上期貨的杠桿效應,獲利頗豐。
2004年,他的資金在短短四年內就翻了上萬倍,從之前的10萬資金達到50億資金,翻了大約5萬多倍。
不過讓他名聲大噪的是與華爾街的“銅”期貨大戰。
2014年,國際銅的價格一路下跌,而這背后就是葛衛東的大量空單引起散戶的大量恐慌拋售,這一波讓美國華爾街的多頭損失慘重。
此后多次,葛衛東敢于和華爾街的資本力量進行大戰,似乎每一次葛衛東都能夠取得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間資本的信心,他也因此被稱為“民間銅王。”
一個人能夠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功并不奇怪,而能夠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才是天才。
葛衛東就是那樣的天才,他不僅在期貨市場大殺四方,在股市也所向披靡,人稱葛老大。
2005年,資金體量達到十億級別以后,葛衛東開始成立私募公司混沌投資,進軍股票市場。
股票和期貨看似相同,實則天差地別,從一個領域到另外一個領域,是極大的冒險。
葛老大則不這樣認為,他所看重的就是趨勢,他覺得,股票和期貨一樣,是存在著一些確定性的趨勢的。
當時的平A銀行,是市場中的冷門股,而葛衛東認為,其擁有大量的未被發掘的價值,斥巨資不斷買進,一共買了22億元,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也是前十唯一的自然人股東。
后面的走勢果然驗證了其高瞻遠矚,走勢一路上揚,在這一只票上,葛衛東浮盈就超過20億。
后來,他又不斷發掘出潛在價值的票,堅定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有的持有了兩三年才迎來了大漲,有的買入后幾個月就實現了翻倍。
在股市以及期貨市場的正確投資,讓其賬戶不斷膨脹,從6位數一直膨脹到12位數,從10萬資金做到了百億資金。
2020年2月,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胡潤全球富豪榜單上,身家180億元!
他似乎什么都說了,又似乎什么都沒說。
從農村小伙到如今的百億私募大佬,經歷過兩次爆倉,也有過失落與迷茫,最終,葛衛東戰勝了自己,也獲得了常人一生難以企及的財富。他說,這是對他持續做正確的事的獎勵。
所以,持續做正確的事,堅持做正確的事,成功自然會隨之而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